当前位置:首页 > (10份试卷合集)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2019年化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煤和石油的加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的干馏 B. 煤的汽化和液化 C. 石油的分馏 D.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答案】C
【解析】分析: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 B.煤经过气化生成水煤气,液化生成甲醇,由水煤气加工得到液态烃和甲醇; C.石油的分馏是控制各物质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的方法;
D.石油的催裂化和裂解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
详解: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煤经过气化生成水煤气,液化生成甲醇,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由水煤气加工得到液态烃和甲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石油的分馏是控制各物质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石油的催裂化和裂解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2. 下列关于各微粒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 O2和O3互为同位素 B. H2和D2互为同素异形体
C. CH3COOH与H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D. 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系物 【答案】C
【解析】分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 B、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形态不同的单质;
C、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就互为同分异构体,紧扣定义判断; D、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16
18
详解: A.16O2与18O3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H2和D2是由同位素构成的同种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两者的分子式都是C2H4O2,但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种物质的区别,需要掌握以下定义:
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形态不同的单质;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的有机化合物。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蛋白质和高级烃 B.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 D. 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烛泪指的是石蜡,石蜡是几种高级烃的混合物; B.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达到10000以上,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项,单糖、二糖不能水解,多糖才能发生水解;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详解: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烛泪指的是石蜡,石蜡是几种高级烃的混合物,故A项正确; B项,糖类有单糖和二糖和多糖,单糖和二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的相对分子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项,单糖、二糖不能水解,多糖才能发生水解,故C项错误;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高分子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类型,注意掌握高分子化合物概念、结构及性质,明确淀粉和纤维素属于混合物,二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4. 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
①可以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 ②可以用钠加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镁 ③用电冶铝时,原料是氯化铝④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的,故无需加热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
热分解法:对于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Hg及后边金属);
热还原法: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 、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Zn~Cu);
电解法: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金属(K~Al) 详解:①钠是活泼金属,可以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故正确;
②钠是很活泼金属,将Na加入氯化镁溶液中,Na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和氯化镁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得不到Mg单质,可以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Mg,故错误;
③电解冶炼铝时,原料是氧化铝,因为氯化铝是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下氯化铝不导电,故错误; ④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有的是放热有的是吸热,有些放热反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故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冶炼,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确定冶炼方法,易错选项是③,注意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不是氯化铝而是氧化铝,且需要加冰晶石降低其熔点。
5. 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学式最可能表示为 A. B3A2 B. A3B2 C. BA2 D. AB2 【答案】C
【解析】L层电子数是(a+b),说明a+b=8,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说明b=2,a=6,A是O,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4,B是Si,化合物是SiO2,故选C。
6. 硅与碳属于同族元素,有一类由Si和H形成的有机硅化合物称“硅烷”,硅烷的组成、结构与相应的烷烃相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硅烷的通式为SinH2n+2(n≥1)
B. 乙硅烷(SiH3SiH3)的二氯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 甲硅烷(SiH4)沸点比甲烷(CH4)低 D. 甲硅烷热稳定性小于甲烷 【答案】C
详解:A. 由烷烃通式CnH2n+2可推知硅烷的通式为SinH2n+2(n≥1),故A正确;
B. 乙硅烷(SiH3SiH3)的一氯代物有两种氢,则二氯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 甲硅烷(SiH4)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甲烷(CH4)大,则甲硅烷(SiH4)沸点比甲烷(CH4)高,故C不正确; D.非金属性Si A. 用CH3CH218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218O B. 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取乙醇再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 C. 乙酸乙酯不会和水生成乙酸和乙醇 D. 用蒸馏的方法从饱和Na2CO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则用CH3CH218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18OCH2CH3和H2O,A错误;B.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倒乙醇再倒浓硫酸最后倒乙酸,B正确;C.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C错误;D.用分液的方法从饱和Na2CO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酯化反应的有关判断 8. 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且三者原子序数之和为16,其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变化,其中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元素位于ⅥA族 B. 1 mol Y和3 mol Z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2 mol C C. A和C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C和X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A和B 【答案】B 【解析】分析:常见的10电子分子有CH4、NH3、H2O、HF,因此Z元素为氢元素,则另外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5,则X和Y可能是N和O,也可能是C和F。由于碳和氢气不能反应生成CH4,因此X只能是氮元素,因此三种短周期元素分别为O、N、H,原子序数之和为16,且B和C分别为H2O和NH3,故单质X为O2,Y为N2,Z为H2,A为NO。 详解: A项,X为O,位于ⅥA族,故A项正确; B项,由于是可逆反应,所以1molN2和3molH2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为2mol NH3,故B项不正确; C项,NO与NH3一个为+2价的N,一个为-3价的N,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归中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项正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