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
C.CytbFe3+/Fd2+ D.CytaFe3++/Fe2+
129.上述呼吸链氧化还原对中,氧化还原电位最高的是D
130.上述呼吸链氧化还原对中,参与构成呼吸链复合体Ⅱ的是B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呼吸链的组成。在呼吸链氧化还原对中,NADH/NADH+H的氧化还原电位为-0.32V;FAD/FADH的氧化还原电位是-0.219V;CytbFe/Fe的氧化还原电位为0.05(0.10)V;CytaFe/Fe的氧化还原电位是0.29V,其中后者的氧化还原电位最高。复合体Ⅱ是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又称琥珀酸一泛醌还原酶(辅基为FAD)及铁硫蛋白。其功能是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这其中辅基FAD接氢(2H+2e)转变为FADH,然后再传出氢(2H+2e)变回为FAD。人复合体Ⅱ又称黄素蛋白2(FP),含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辅基
A.DnaA蛋白 B.DnaB蛋白 C.DnaC蛋白 D.DnaG蛋白
131.具有辨认复制起始点功能的蛋白是A 132.具有解螺旋酶活性的蛋白是B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复制起始时,需要多种酶和辅助的蛋白质因子共同解开、理顺DNA链,并维持DNA分子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单链状态。复制起始时的解链是由DnaA、DnaB、DnaC蛋白共同起作用而发生的,其中DnaA蛋白具有辨认起始点的功能;DnaB蛋白能利用ATP供能来解开DNA双链,故又名解螺旋酶;DnaC蛋白运送和协同DnaB起作用。DnaG即引物酶催化生成RNA引物
A.小肠黏膜被覆上皮细胞 B.肝细胞 C.神经细胞 D.心肌细胞
133.属于不稳定细胞的是A 134.属于稳定细胞的是B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再生。小肠黏膜被覆上皮细胞属于不稳定细胞;肝细胞属于稳定细胞;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
A.细动脉玻璃样变性
B.细动脉纤维化 C.细动脉淀粉样变性 D.细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135.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A 136.恶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D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高血压的病理改变。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细动脉玻璃样变性;恶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细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A.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B.急性空洞型肺结核 C.局灶型肺结核 D.干酪性肺炎
137.属于血源播散性肺结核的是A 138.属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是C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结核病病理。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属于血源播散性肺结核;属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是局灶型肺结核
A.奇脉 B.腹水 C.肝脏肿大 D.心界扩大
139.扩张型心肌病与心包积液的主要鉴别点是A 140.渗出性心包炎与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鉴别点是D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心包疾病的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与心包积液均可出现心影扩大、外周静脉压增高、肝脏肿大,甚至腹水。心包积液因心脏舒张受限、静脉回心血流受阻,可出现奇脉,但扩张型心肌病主要为心力衰竭,不出现奇脉。渗出性心包炎与缩窄性心包炎均可因心脏舒张受限,静脉回心受阻而出现奇脉、腹水、肝脏肿大,但渗出性心包炎患者心界扩大,可作鉴别
A.无症状性溃疡B.幽门管溃疡 B.复合性溃疡 C.球后溃疡
141.夜间痛多见且易并发出血的溃疡是 ?
142.用H2RA维持治疗过程中,复发的溃疡半数以上是A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四种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的特点。球后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其临床特点是夜间痛多见且易并发出血,所以夜间痛多见且易并发出血的溃疡是球后溃疡;约15%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可无症状,称为无症状性溃疡,以老年人多见,NSAID引起的溃疡近半数无症状,用HRA维持治疗过程中,复发的溃疡半数以上也是无症状性溃疡。而幽门管溃疡发生在胃远端,较易发生幽门梗阻、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复合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的溃疡,幽门梗阻发生率较高
A.血皮质醇升高,ACTH降低,双侧肾上腺增生伴结节 B.血皮质醇升高,ACTH升高,双侧肾上腺皮质弥漫增生 C.血皮质醇升高,ACTH降低,血钾正常 D.血皮质醇升高,ACTH降低,伴明显低钾碱中毒
143.Cushing病的特点是B
144.肾上腺皮质腺癌的特点是D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皮质醇增多症的病因诊断。Cushing病是由垂体ACTH分泌瘤所致,因此ACTH分泌增多,导致双侧肾上腺皮质弥漫增生。肾上腺皮质腺癌,由于肿瘤分泌大量皮质醇及盐皮质激素,可引起低血钾和碱中毒
A.初始血尿 B.终末血尿 C.全程血尿 D.无血尿
145.膀胱癌多出现C 146.急性膀胱炎时常见B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血尿的病因诊断。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常表现为间歇性无痛全程肉眼血尿。急性膀胱炎多为浅表炎症,以尿道内口及膀胱三角处最明显,故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血尿,甚至有血块排出
A.腹股沟斜疝 B.腹肌沟直疝 C.股疝 D.切口疝
147.发生率最高的疝是A 148.最容易发生嵌顿的疝是C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腹外疝。腹股沟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占腹股沟疝的85%~90%。在腹外疝中,股疝发生嵌顿者最多,高达60%。易发原因与其病理解剖有关。股疝为腹腔内脏器经股环向股管突出而形成,疝块在卵圆窝向前转折成一锐角,且股环本身较小,周围多为坚韧的韧带,故易嵌顿。且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
A.放射治疗
B.放射治疗加手术治疗 C.手术治疗
D.化学治疗加手术治疗
149.骨巨细胞瘤可采用的最佳治疗方法是C 150.骨肉瘤可采用的最佳治疗方法是D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骨肿瘤。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恶性或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其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Ⅰ、Ⅱ级及部分Ⅲ级病变行彻底的刮除术或切除术。对骨破坏严重的Ⅲ级病变多行广泛性或根治性切除术。化学治疗无效、手术困难的部位可放疗,但放疗有引起恶变的危险。骨肉瘤目前采用的最佳治疗方法为综合治疗,即术前大剂量化疗,然后根据肿瘤浸润范围作根治性切除(截肢或保肢),术后继续大剂量化疗。如发生肺转移,可手术切除转移灶。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和化疗的迅速发展,5年存活率提高到75%左右
X.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
151.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肺泡内侧液气界面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助于 A.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B.降低呼气阻力,减少呼气做功
C.维持大小肺泡容积和压力的稳定性 D.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减少肺泡的回缩力,消除表面张力对肺通气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①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②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③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152.促进胃内容物向十二指肠排空的因素有 A.迷走-迷走反射 B.壁内神经丛反射 C.肠-胃反射 D.促胰液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