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前1000题(7)答案
A.教育行政机构 B.学校制度 C.师资培训机构 D.教育法律法规
67.“教不严,师之惰”说明教师应该( C ) A.信任学生 B.了解教育对象 C.严格要求学生 D.和学生交朋友
68.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是(B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
69.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C ) A.道德动机 B.道德评价
C.积极的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习惯
70.新课程改革中新增加的两个课程是( C ) A.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71.美国课程专家( A )于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A.博比特 B.斯宾塞 C.泰勒 D.布鲁纳
72.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 A )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73.“教育社会化”是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它决定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致性。现阶段要突出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以诚心诚意的态度主动地尊重所有的学生家长 B.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C.正确分析学生的特点,以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庭教育 D.教师对学生的社会活动要严格管理
7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B )
A.素质教育 B.终身教育 C.全民教育 D.全面教育
75.杜威认为( A )
A.学校的社会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应通过社会生活和各科教学进行 B.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
C.学校应当根据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 D.要根据儿童习惯性和暗示接受性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
76.下列关于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的表述中,正确的包含关系是( C ) A.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一教学目标一课程目标 B.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一课程目标一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一培养目标一教学目标一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一培养目标一课程目标一教学目标
77.一般以为,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A )。 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C.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D.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反馈
78.范例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的三个特性是( A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79.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遵循( A )的教育原则。 A.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统一 B.直观与抽象相结合 C.理论联系实际 D.科学性与思想统一
80.孔子的弟子冉有谦虚,办事犹豫不决,孔子鼓励他临事果断;另一个学生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顾全,孔子就劝他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在孔子的教育中,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D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1.暗示教学法强调( A )
A.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使上课如同游戏、表演
B.教师提出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获得学习结果 C.将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用纲要信号图式标示出来 D.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
82.下列关于教学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 发现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者内部动机、信息的灵活提取等
B.范例教学模式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况、作业、反馈八个阶段 C.程序教学模式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原理为基础 D.非指导性教学是学生通过自我反省与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氛围中自由的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83.“除了教育计划和课时计划外,教师不参与任何别的计划。”该建议是哪位教育家提出来的( A )
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84.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 C )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85.在教学中提倡“躬行”,即身体力行,初步形成了把“学”“思”“行”看做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的是( A )。 A.孔子 B.朱熹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8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现代教学理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B.教师要通过教学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C.教学要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D.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87.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A ) 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88.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C )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89.我国商、周时期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 A )主要是德育内容。 A.礼 B.射 C.御 D.书
90.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育,并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德育的( A )原则。
A.知行统一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91.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观点的是苏联教育家( B ) A.克鲁普斯卡娅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凯洛夫
92.某小学创造了希望树,让孩子把自己进步的希望以“果子”的形式贴到希望树上,一旦目标达到“果子”成熟,可以拿下来,然后再挂一个希望。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C )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指导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9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何种德育方法( C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94.学生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 B ) A.平行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 D.常规管理
95.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罗杰斯 D.布鲁纳
96.“教师能做的,教务处不做,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体现了班级管理的( A )原则。 A.主体性 B.集体性 C.阶级性 D.独立性
97.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B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98.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校外教育更有利于( A )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99.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 D ) A.梅依曼 B.拉伊 C.凯洛夫 D.勒温
100.在教育过程中,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B ) A.比较研究法 B.行动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调查研究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