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贵港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 图文
解答: 解:A、因为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所以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用燃着的木条是错误的,故说法错误; B、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缺少助燃的物质,可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来除去一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C、四种溶液相互混合,出现两次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一次明显现象也没用的是盐酸,氢氧化钾和氯化钡因都出现一次沉淀而无法区分,故说法错误; D、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氯离子,因为硫酸钡和氯化银都不溶于稀硝酸,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鉴别物质时,要通过反应出现不同的现象,根据现象的不同来鉴别物质,方法越简单,现象越明显越好. 14.(3分)(2013?贵港)如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符合图示甲、乙、丙两两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的是 ?? 甲 乙 丙 ① 盐酸 Na2CO3溶液 Ca(OH)2溶液 ② K2CO3溶液 CaCl2溶液 盐酸 ③ K2CO3溶液 Ba(OH)2溶液 盐酸 ④ Na2CO3溶液 BaCl2溶液 盐酸 ( ) ①②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③④ D.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甲和乙可以反应生成气体,而乙和丙可以反应生成沉淀,甲和丙要么不反应,或者反应没有现象,可以据此结合表格中所给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①若甲为盐酸,乙为碳酸钠溶液,则它们能够反应生成气体,而乙和丙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且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能够满足图中的实验现象,故①正确; ②若甲为盐酸,乙为碳酸钾溶液,则它们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乙和丙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且盐酸和氯化钙不反应,能够满足图中的实验现象,故②正确; ③若甲为盐酸,乙为碳酸钾溶液,则它们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乙和丙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且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能够满足图中的实验现象,故③正确; ④若甲为盐酸,乙为碳酸钠溶液,则它们能够反应生成气体,而乙和丙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且盐酸和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所以能够满足图中的实验现象,故④正确; 经以上分析可以知道①②③④全部正确 故选D. 点评: 熟练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够利用条件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及离子能否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问题,熟悉常见的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 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5.(4分)(2013?贵港)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碘元素 I ;
(2)熔点最低的金属 Hg ;
2+
(3)2个亚铁离子 2Fe ;
(4)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NH3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 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写出其分子符号即可. 解答: 解:(1)碘元素的元素符号为:I. (2)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其化学式为:Hg.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2+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2Fe. (4)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其分子符号为:NH3. 2+故答案为:(1)I;(2)Hg;(3)2Fe;(4)NH3.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6.(5分)(2013?贵港)已知氯化钾(KCl)20℃时的溶解度是34g,50℃时的溶解度是42.6g.通过如图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20℃时100g水中
①
②
③
④
⑤
(1)所得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①③ (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 ②⑤ ;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④ .
(2)溶液④的质量为 142.6g ;该实验中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加溶质 .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可以判断出在一定温度时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进行解答. 解答: 解:由于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4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4g氯化钾,因此在20℃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氯化钾会全部溶解,得到的①溶液是20℃不饱和溶液;又加入20g氯化钾,由于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4g氯化钾,因此这20g氯化钾只能再溶解14g,所以形成的②溶液是20℃饱和溶液;升温至50℃,由于氯化钾在50℃时的溶解度是42.6g,因此后加入的氯化钾会全部溶解,而且形成的溶液③是50℃不饱和溶液,但又加入20g氯化钾,这20g氯化钾会再溶解2.6g,形成的溶液④是50℃饱和溶液,然后降温到20℃时,有晶体析出,形成溶液⑤是20℃饱和溶液. (1)所得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①③;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②⑤,都是20℃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④,是50℃饱和溶液; (2)溶液④的质量=100g+42.6g=142.6g;该实验中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溶质. 故答案为:(1)①③;②⑤;④; (2)142.6g;加溶质.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17.(7分)(2013?贵港)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中出现火焰的地方是 a 点(填“a”、“b”、“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升温和 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
(2)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作用. (3)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能促进人体骨骼生长的主要元素,此元素是 钙 .
(4)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写出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 .
(5)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仓库有一包久置失去标签的化肥,为了确认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样品,加入 氢氧化钙 混合后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该化肥为 氮 肥(填“氮”、“磷”、或“钾”)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铵态氮肥的检验;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 (1)火焰出现的地方应该是物质能燃烧,因此该处应该满足该物质燃烧的条件,据此分析判断即可;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温度,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2)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形成的是乳浊液,属于乳化作用; (3)钙元素能促进骨骼的发育; (4)根据合成材料的种类解答即可; (5)根据铵盐与碱混合是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分析. 解答: 解:(1)该图中c处缺少氧气、b处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a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又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依据燃烧的条件可知a点的白磷能够燃烧并出现火焰;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使白磷达到着火点,而红磷不能达到着火点,且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2)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由于洗涤剂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油滴,将油污除去,这种作用是乳化作用. (3)钙元素能促进骨骼的发育,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能促进人体骨骼生长的主要元素是钙元素. (4)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5)为了确认一包久置失去标签的化肥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钙混合后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该化肥为铵态氮肥. 故答为:(1)a,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2)乳化;(3)钙;(4)塑料;(5)氢氧化钙,氮. 点评: 本题所考查的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学以致用. 三、我会回答(每空2分,共12分) 18.(6分)(2013?贵港)(1)金属镓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镓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Ga2(SO4)3,其中镓元素的化合价是 +3 价;
(2)肼(N2H4)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与氧反应的产物无污染,故可用于除去水中溶解的氧,以保护锅炉等设备.写出肼除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2H4+O2N2+2H2O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Ga2(SO4)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2)根据题意,肼(N2H4)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与氧反应的产物无污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1)硫酸根显﹣2价,设镓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2)根据题意,肼(N2H4)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与氧反应的产物无污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氮、氢、氧三种元素,生成物为氮气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O2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3;(2)N2H4+O2N2+2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N2+2H2O;置换反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置换反应的特征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9.(6分)(2013?贵港)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和CH4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和吸收)
实验过程中装置A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束后装置C中增重5.4g,装置D中增重6.6g. (1)装置B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水蒸气 .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3)该气体可能的组成有 ①⑤⑥ (填序号).
①CH4 ②CH4和H2 ③CH4和CO2 ④CH4和CO ⑤H2和CO ⑥CH4、H2和CO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吸收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 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过程中装置A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吸收空气水蒸气,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实验结束后装置C中增重5.4g就是生成水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装置D中增重6.6g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气体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6.6g×(5.4g××100%):×100%)=3:1,而C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4×1)=3:1,所以该气体可能的组成有CH4或H2和CO或CH4、H2和CO. (1)装置B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吸收空气水蒸气.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该气体可能的组成有CH4或H2和CO或CH4、H2和CO. 故答案为:(1)吸收空气水蒸气;(2)2NaOH+CO2=Na2CO3+H2O;(3)①⑤⑥.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涉及知识面广,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既考查知识的识记、理解、迁移、运用,又考查分析、对比等思维能力. 四、我会实验(除20题第1小题每空1分外,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20.(8分)(2013?贵港)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1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② 锥形瓶 . (2)选用装置B制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D (填装置代号,下同).
(4)图2气体的发生装置中,在制二氧化碳时能起到“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效果的是 ac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