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学说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大师。今天,我们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研究马克思学说,在21世纪的生态时代与可持续发展经济时代,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在人与人的发展关系上,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在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上,无产阶级只有解放自然才能最终解放自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学说是人类解放和自然解放的学说,这是生态学马克思经济学的最高价值与最高原则。”[89] (三)马克思经济学的人学与生态学特征
既然马克思学说是人类解放和自然解放的学说,它就必然具有鲜明的人学与生态学特征。而“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的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90]这就使得马克思经济学更加具有鲜明的人学与生态学意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经济学是人学与生态学的内在统一。
1、马克思经济学的人学特征。首先,从世界经济学说史来看,经济学是研究人的科学,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也是一些进步的西方经济学家的基本观点。例如,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就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是从需要及满足需要的手段这个角度来考虑人。”[91]英国经济学家也指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92]其后,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还认为,科学的经济学应当是把追求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价值目标,以此指出一条研究路线。他说:“要对世界历史的各种事实和现在的世界状况作出清楚的分析,看来无论如何需要从人的解放指出一条可以接受的一般研究路线,并指出每个人以及整个人类多方面的、全面的发展方向。”[93]这些思想资料告诉我们,科学的经济学是为了人的科学,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学,因而人的生存与发展应当是科学的经济学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其次,马克思学说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才是真正的、科学的学说,是真正的关于人的科学。马克思把人的概念和实践概念统一起来,认为人的本质是实践,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就是人的对象化的实践,不仅改变外部自然界,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更重要是改变着人自身,重塑着人的本质。因此,马克思人学内涵赋予实践的特质,使马克思学说具有人学观和实践观本质统一的特征。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也是工业”,“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全部历史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成为[自然的、感性的]需要而作准备的发展史??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9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视野内,无论是发展着的劳动实践还是理论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研究),都是为了人,忘记了人,就是无稽之谈。正是基于这种人学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标志是把人的解放、人的发展作为终极目的,未来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95]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就规定了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为了人的科学,是为了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经济学。
再次,马克思经济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是一种新的人学观。近年来学术界发现,随着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马克思著作的重新研究,人们发展马克思经济学是研究人的科学,都包含丰富的人学意蕴,具有非常明显的人学特质。这突出表现在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人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他的经济学说的最高的、终板的价值目标。因
此,正如万光侠先生所说的: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研究“人”,而在于研究什么样的“人”,怎样去研究“人”。笔者还加一点,研究“人”的目的是什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阐述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时明确指出:“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96]“这些个人”不是孤立的单个人,而是现实的人,即“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97]这种“现实的人”具有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人的特质,它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关系。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了马克思经济学哲学与旧经济学哲学的分野,实现了马克思学说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统一。因此,马克思主张以它作为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与归宿,对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既反对对人进行主观假设,又反对把人的范畴永恒化。马克思批判亚当?斯密、李嘉图那个时代的个人不是看作历史的结果,而是看作历史的起点,并认为合乎自然的个人不是历史中产生而只是由自然造就的观点。同样,马克思也批判费尔巴哈由于把人的范畴永恒化而是向唯心史观的观点。他指出:“要以费尔巴哈的抽象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当作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98]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把人的范畴永恒化也就是反对把人的本质看成是永恒不变的,不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改变的,因而马克思也就反对把人看成是天生的、永远自私的经济动物。马克思的这个思想,前面已言及,就不断赘述了。
2、马克思经济学是它的价值取向与科学取向的统一,这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本精神。这种统一性在他的经济学说中充分体现出来了。当马克思把观察视野真正转向现实中的时候,他发现了现实的人的真实处境——异化,人类的本质的异化及人与人的异化;进而发展资本主义不是没有解放生产力,而是没有解放人,这是一方面。如此同时的另一方面,马克思把观察的视野真正转向现实的自然界即“人类学的自然界”的时候,他发现了现实的自然界的真实处境——异化,自然的异化及人与自然的异化。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并没有能够使人和自然获得实际的解放,反而使人与自然处于深刻的异化状态。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人与自然的价值和人与人的价值出发的。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非正义性、非人道性和反自然性,不仅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而且在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对于人的剥削与压迫,对于自然的掠夺与破坏,在于资本主义对人与自然的摧残和对人与自然的价值的否定。这样,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背离人类和自然的基本价值的价值取向,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因此,要使人获得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要使自然获得解放与高度发展即自然界的真正复活,就必须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于是,马克思在建立和发展他的政治经济学时,始终是把人的解放与发展、自然的解放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经济学说所应追求的最高的、终板的价值目标。所以,马克思经济学与以往的一切经济学不同,它公开宣称是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经济学。在此,需要指出的,马克思没有把这个价值目标当作一个抽象的原则,而是看作社会历史的产物。他站在历史辩证法的立场上,既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框架中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具有否定人和自然的性质,又阐明人和自然的解放离不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自由王国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但是它“只有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
来。”[99]
然而,现代西方经济学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公然否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认为“历史将终结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完善、最美好的最有效率的制度,极力鼓吹资本主义私有制永恒论。因此,他们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资源有效配置的学说,不仅忘记了人、忘记了社会,而且忘记了自然,把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经济的增长和利润的最大化作为最高价值和目的,使现代经济学发展误入歧途。其实,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这样的经济学实际上包含了深刻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否定资本主义的‘恶’,同时也否定社会主义的‘善’,并以所谓‘价值中立’掩盖其价值目的。”[100]尤其是以其遮蔽西方经济学的资产阶级思想的庸俗性和资本主义私有的辩护性的本质。
3、马克思经济学的人学特征与生态学特征是统一的。 上面,我们恢复了马克思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的本来面目,即是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和自然的解放与高度发展的有机统一。这就使得马克思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人学特征的同时,也具有鲜明的生态学特征,两者是内在的统一。本章第二节和本节面前,从马克思学说的文本论证了马克思学说内在地包含有生态学思想,并阐明了当年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和谐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它是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这就自觉地表达了马克思学说和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生态学特质。在此,再强调几点: 第一,马克思在自己思想发展过程中,从来都是把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他还把共产主义和自然的解放与高度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共产主义看成是“人与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作为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加以肯定,并把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同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结合起来,作为自己及其学说的理想目标。 第二,马克思关于人的两重性理论阐明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与人与社会的联系构成人的现实发展,这种现实发展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实践活动的劳动生产实践活动,马克思反复强调,人的两重性在人的劳动生产实践活动中同时发生两个关系:一是人及其劳动生产实践活动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自然生态关系;一是人及其劳动生产实践活动同社会环境的关系,即人与人的社会经济关系。这两方面的关系没有逻辑先后和时间先后的区分,在劳动生产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是分离存在的,而是统一的。而马克思的经济学正是这种统一性的理论表现。
第三,如前所说,现实的人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关系。这样,马克思经济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就必然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协调发展关系,揭示其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仅就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关系来说,从价值学与人学视角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关系的价值目标,在于人的解放、人的发展。而从价值学和生态学的视角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关系的价值目标,不仅在于人的解放、人的发展,而且更在于自然的解放、自然的发展。换言之,是人的解放与发展和自然的解放与发展的有机统一,这一终极理想目标,显示出人学与生态学的内在统一,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最重要的理论特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