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本2016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案
部编本2016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案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同张平
授课内容 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授课月日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解决写作中选材问题。(难点) 具体目标: 1.掌握用旧有印象搜寻法、已知加新知的观察法写熟悉的对象的方法解决写作题材匮乏问题。(重点) 2.学会用凝视观察法去观察、发现自然、生活中的美,获得写作题材。(重点) 3.注重积累,多读书看报及有意义的影视,借鉴课文的写法解决写作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法的问题。(重点) 4.理解筛选和提炼有意义、有启发的材料对提升文章主题的重要性,解决写作选材问题。(重点) 1.掌握用旧有印象搜寻法、已知加新知的观察法写熟悉的对象的方法解决写作题材匮乏问题。(重点) 2.学会用凝视观察法去观察、发现自然、生活中的美,获得写作题材。(重点) 3.注重积累,多读书看报及有意义的影视,借鉴课文的写法解决写作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法的问题。(重点) 4.理解筛选和提炼有意义、有启发的材料对提升文章主题的重要性,解决写作选材问题。(重点) 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解决写作中选材问题。(难点) 写作材料匮乏,无话可说,不知说什么好,是学生写作的一大瓶颈。即写作中的选材问题。拟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摄取生活瞬间,选取提炼写作素材三个层次解决写作选材问题。 引导启发法、讲析法 1课时 多媒体 背景音乐-轻快儿童音乐MP3;写作实践三个练习的例文各一;相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教学用具 教学素材 关图片6张。 1 教学准备 教学小结 (课后填写) 作业
1.布置学生预习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试着写一点自已得到的写作的启示。 3.制作配套PPT课件(配套课件放在0826tp付费百度文库中)。 课文后思考探究及积累拓展;语文作业本; [教学步骤及过程] 课前出示课题PPT
一、导入
(配图)请同们观察二幅图片,你得到什么信息?
有些同学害怕写作文,因为拿起笔来觉得无话可说。即写作材料匮乏。
这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终极目标就是来解决同学们写作选材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见上表格中
三、解决选材问题的方法(划线的板书笔记)
1.用旧有印象搜寻法、已知加新知的观察法写熟悉的对象的方法解决写作题材匮乏问题。 首先,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同学们描述一个你最喜欢的网游。
同学们刚描述的非常精彩,同学们之所以能描述的这么详实,是因为你很喜欢这款网络游戏,因而非常熟悉。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对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物、熟悉的事情,能顺利地获取印象,就会觉得有话可说。生活中每个都有自已熟悉的人、事、物,而它们就是自已独有的写矿藏。所以写作中只要发掘“熟悉”的对象,就可以解决写作题材匮乏问题。
那么如何发掘熟悉的对象这一写作矿藏呢?方法: (1)旧有印象搜寻法
回忆自已的特殊情感或特殊感觉经历,例如欢喜、崇敬、失望、忧伤、孤独、害怕??由某种经历引发对事情和人物的回忆,形成一段要素俱全的叙事链,这就是旧有印象搜寻法。
例:写作实践三 A.读题
B.例文奶奶的手
记得小时候,曾经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她讲故事。忽然,我发现,自已的手是又红又圆,奶奶的手却是又瘦又皱。天真的我,禁不住问出声来。
2
奶奶笑了,没有回答。晚上,爸爸对我说…… 以前家里很穷,一大家子的生活只靠奶奶一个人打理,但奶奶凭着那双热爱劳动的手,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奶奶在园子里种了许多的菜。松土、施肥、浇水,都要奶奶一个人操办。肥料需要到几里外的县城去买,水也要到村外的河里去打,但奶奶从没有一句怨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回来,那双手都沾着厚厚的一层泥。
每逢秋天,园子里的果实都成熟了,这也是爸爸和叔叔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吃上一顿好的饭菜了。放学归来的他们,还没到家,就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奶奶做的饭可是十里八里出了名的好吃,她那双勤劳的手总是把普通的饭菜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日月如梭,在那个贫穷却又最真最切的年代,在奶奶的劳作中,爸爸和弟兄们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又快乐的童年,他们长大了,一个个相继离开了家。
离家的时候,奶奶都会用那双已不再细腻的手,连夜缝制一床又松软又舒适的棉被。可以想象,那床一针一线,用一个母亲的爱缝制出的棉被,一定很舒适,一定有种“家”的味道。那时也许奶奶在抱着棉被泣不成声,也许奶奶会笑着抚摩棉被,但她一定是幸福的,在她手中,她的子女是有出息的。
奶奶老了,应该尽享天伦之乐了,可一个个孙子孙女的出生,使她再一次忙碌起来。我是奶奶看大的,我的童年是快乐的,身上穿插的是奶奶为我缝制的小花袄,脚上穿的是奶奶缝的老虎鞋,顶着奶奶扎的羊角辫,快活地奔跑在奶奶的园子里。
奶奶就是用那双劳动的手,托起她的子女,把他们托出这穷乡僻壤,托向美好的未来。 那晚之后,直到今天,我一直相信奶奶的手是神奇的,就是那双劳动的手,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爱,无法割舍的情。每当回想起奶奶那双劳动了一生的手,我就感到,这一双手一直在身后托着我,很轻很柔……
C.解析:这篇习作最为可贵之处就在于小作者选材视野开阔,选择了熟悉的材料,采用的就是“旧有印象搜寻法”,用含情的目光凝视奶奶的“手”,并以此为线索,串起两代人的幸福回忆,将爸爸的回忆和自已的感受融为一体。全文不仅有细腻的叙述描写,也有动情的议论抒情,段落起承自然,情感深沉内敛,写出了一种时代变迁、亲情不变的厚重感。
(2)已知加新知的观察法
发掘熟悉的对象这一写作矿藏的第二种方法是已知加新知的观察法。 这种方法就是对熟悉的人、事、物再作进一步的观察,获得新的体验。我们来做一个随堂练习
A.[随堂练习] 说说“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
B.解析:妈妈是我们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人,妈妈的忙忙碌碌即为已知的事,但平时往往因习空见惯而会被忽视,通过作进一步观察,你可能从妈妈的一缕白发、一道道绉纹、一个眼神或一个举动、一句话有了新的感动,而与妈妈有了一次距离的拉近,情感的升华。这就是已知加新知的观察法。有这种方法获得的新的感动就是上好的写作材料了。写下来的文章一定不会差到那去。
2.学会用凝视观察法去观察、发现自然、生活中的美,获得写作题材。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写作时总觉没材料
3
可写。如果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相信大家可以发现周围处处是题材。 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获得题材,你就必须凝视,耐心地,目不转睛地凝视这个世界,才能有所发现,奇迹就会发生。当我们留心、用心、细心——三心俱全地观察,就是凝视观察法。
例:写作实中践一习作《秋》 A.读题
B.例文 秋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荷瓣点点,藏在莲蓬中的莲子悄悄鼓胀起来。玫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生命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一阵秋雨一阵凉”,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荡漾,有的如瀑布倾泻,有的像玉指纤纤……它们或清淡疏朗,或仪态万方,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天。
C.解析:
(小作者以时间为序,第一段从秋态、秋味入手,描写初秋的花草;第二段则从秋态、秋色入手,描绘深秋的植物。)习作可贵之处就在于小作者用了“凝视观察法”,感到了秋是有情感、有性格的生命,用心体会到它们的生命“语言”。(比如抓住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特点,以“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的拟人化描写,写出菊花竞相开放带给人的欢快情绪;又)如,以“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的拟人化描写,写出松柏色彩苍翠、生机不减的特点,又写它们“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天”,这些就是上好的写作题材:既突出了松柏沉稳的内在性格,又从松柏的“视角”出发,概括了秋天特点,语言表达活泼生动,富有韵味。
3.注重积累,多读书看报及有意义的影视,借鉴课文的写法解决写作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法的问题。
要想写得好,还得借鉴别人优秀的东西,比如语言、技法等。这就要注重积累。这就要求同学们一方面要多读书看报及有意义的影视。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优秀作品中的词语、句法。这样可以加强自己的语感,从而丰富写作的语言材料,使作文丰满而有文采。另一方面要借鉴课文的写法。借鉴课文的写法是打开读写结合的通道,是提升作文品质的重要手段。例如借鉴《春》《济南的冬天。中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借鉴《雨的四季》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写作手法等等,这样就学到了技法材料而使作文层次条理清晰。
4.筛选和提炼有意义、有启发的材料对提升文章主题的重要性,解决写作选材问题。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