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米罗 - 图文
的代表作为1957年到1959年间创作的两项陶壁作品——太阳和月亮之壁。
http://www.mhysw.com/Article.asp?id=1276043
Joan Miro 杰昂·米罗作品欣赏
发布时间:2009-9-17 阅读次数:1120 字体大小: 【小】【中】
【大】
杰昂 · 米罗 (Joan Miro,1893—1983) 的艺术代表了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 ,即有机的超现实主义。米罗的作品是令人愉快的, 其画面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往往人见人爱。
米罗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1907 年开始学习艺术 ,曾在巴塞罗那市的几所美术学校学习。他早年接触过许多前卫艺术家,如凡
高、马蒂斯、毕加索、卢梭等人的作品,也尝试过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的表现手法。在接受了各种可能的影响之后,他逐步探索出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个人艺术风格。当然,这成功还得益于他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 米罗的艺术是自由而抒情的。他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颜色非常简单,红、黄、绿、蓝、黑、白,在画面上被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看起来,这些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但是,如果你认为它们是漫不经心一蹴而就的,那你就错了。它们其实是艺术家幻想和深思熟虑相结合的结果。正如米罗自己所述:“当我画时,画在我的笔下会开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时,形式变成了一个女人或一只鸟儿的符号 …… 第一个阶段是自由的,潜意识的。”但是,“ 第二阶段则是小心盘算。” 因此,尽管米罗的画天真单纯,仿佛出自儿童之手,但它们绝没有儿童画的稚拙感,它们是缜密思考后的流畅活泼。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米罗是非常多产的,画风始终如一而又多样变化。以至想要一般性地追述一下都十分困难。早期作品受塞尚、梵高和毕加索及野兽派画家的影响,作品或带有极为精雅的色彩和线条的运动,或具有立体主义的作风。在1920年代中期,他在他的新天地中,探索了非常困难的一些方面,从《哈里昆的狂欢》的复杂性,到《 犬吠月 》和《人投鸟一石子》这类作品非常有魅力的单纯性。1928年他访问了荷兰,受到荷兰少有的几个大师的影响。他制作了一系列的绘画,题名为荷兰的室内,那是从真实到幻想变形的实例。
《哈里昆的狂欢
《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象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米
罗开始探讨拼贴和装配,并创作了一些怪人物。这些探索一直又继续搞了十年。这个时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就是 1933 年的大型组画,到此时为止 ,这也是最抽象的作品 。有一些是以拼贴的要素为基础的,把从报纸上撕下来的真实细部,贴到纸板上。母题有工具、家具、碟子和玻璃器皿,暗示他的抽象有机形状 ,有时是指面部或人体。这些绘画的意图是以抽象为主体 ,并用中性的标题表现出来。
《加泰隆风景》
《绘画》 是最完整的非人物画,而且在运用暗色调方面,也是令人印象最深的作品。如柔和的绿色蓝色以及退晕的褐色调子。在很有气氛的色彩背景上,漂浮着以黑色为主体的抽象有机的形状 。有一块勾白色的色块 ,另一块是鲜亮的红色,其它一些只是勾了黑轮廓。与米罗1920年代的绘画相比,这件作品恬静而神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