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哲重点答案归纳
马哲重点答案归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1、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基本问题 2、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 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灭亡
3、 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1、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2、就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中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4、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时通过否定
环节联系起来的
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否定其消极因
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5、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2、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3、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4、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5、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唯一标准 3、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 4、 唯心主义否定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把认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
西
5、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受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
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中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6、 造成认识过程中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答: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1、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 真理的特点
答:客观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绝对性:真理具有无条件性、无限性 相对性:真理具有有条件性、有限性
3、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具体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性
答: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换的
4、 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也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5、 6、
7、
8、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价值的含义: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的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价值评价及其特定: 简答题
答: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定而转移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第3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应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
4、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答: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3、 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6、生产力的构成
2、 7、
答: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
者
社会形态的内涵: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
体的统一
8、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性选择
答: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名群众的选择性
9、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0、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1、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2、其次,对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影响 3、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节 人名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 人名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表现:
答:1、两种历史现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3、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4、人名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名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名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第4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
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哪两个途径进行的?
答: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简答题
答: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对于产品生产者而言,他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价值,才关心使用价值
4、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答:马克思从简单价值形式出发,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达到货币形式,一方面进一步揭示了价值的本质,说明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的一种社会属性;另一方面也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历史过程
6、 货币具有5仲基本职能:
答: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7、
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答: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8、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答: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3、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9、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
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拥工人的剩余价值
10、剩余价值学说 简答题
答: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
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5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 垄断的含义: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
2、
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的产生原因:1
答: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 2、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 3、
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
3、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答: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3、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4、 5、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答:1.生产的全球化 2、贸易的全球化 3、金融的全球化 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答: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6、 7、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97页 政治制度的变化:
答:首先,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其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再次,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最后,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