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研究
作者:唐雨生
来源:《商情》2012年第07期
【摘要】商业银行的柜面操作风险具体指的是在柜台业务中,由于操作流程、系统及人员等因素,对客户资金或银行造成损失的潜在因素。作为操作风险的重中之重,柜台操作风险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被更多业内人士所重视。 【关键词】商业银行 柜面操作风险 对策
伴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上市,金融领域中,已经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如果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不仅会使银行经济遭受巨大损失,而且还给银行声誉带来极坏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涵义
关于操作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是,由人员的素质,系统的失效及内部程序的不健全或者是由外部事件而带来的损失风险。另外一种是来自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观点是业务操作会带来业务风险,包括操作战略风险和操作失败风险。以上两种观点都是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为切入点,指出了实践、流程、人和商业银行一切经营活动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 二、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形式
(1)操作失误型。具体是指由于员工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缺乏强烈的责任心,或者在业务操作流程中,因为偶然的失误,而给前台业务带来的风险。例如在操作执行中,出现串户的差错,由此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像这样的风险事件,如果能在事中、事后被及时的发现,并给予控制和补救。
(2)主观违规型。具体指的是员工明明知道银行的制度规定,并熟知工作流程,却擅自简化操作流程。尽管出现这种风险事件的几率并不大,但同样能给银行带来风险。如用错帐冲正,还有一些基层网点,违法实名制的规定,私自给用户办理业务。
(3)内部欺诈型。又可称为丧失或者缺失道德,具体表现在某些银行员工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思想状况出现了问题,在私欲高度膨胀下,不顾职业操守、置规章制度于不顾,已满足一己之私。如近年来银行系统屡屡发生的监守自盗案,这类风险危害性强、影响力坏、损失金额巨大,和前两类相比,性质是最恶劣的。
(4)外部欺诈型。通俗的讲,就是被人蒙骗和利用。具体指的是在受理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员工被客户欺诈和利用,一种不知不觉的行为,而给银行带来的潜在风险。如对客户资料、相关证件审查不严密、柜台把关不严格、为用户开虚假账户。同时由于网上银行业务的普及,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