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功能评定学全面
? A:完全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留。
? B: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S4、5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
? C: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一半以下关键肌在的肌力在3级以下。 ? D: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
级。
?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第十七章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中枢性瘫痪的本质
? 周围性瘫痪又称迟缓性瘫痪或软瘫,表现为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病理反射,肌萎
缩出现早而且明显。其瘫痪的恢复过程是肌力不断改善的量变过程。随着肌力的增强,其功能活动也随之改善。
? 中枢性瘫痪又称痉挛性瘫痪或硬瘫,表现为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肌张力增高和痉挛,腱反射亢进
和病理反射,肌群间协调异常,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异常运动模式等,久后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紧张性反射主要包括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TLR)、紧张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 ATNR)、紧张性腰反射等。 联合反应和运动 (一)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二)联合运动
联合运动(associated movement)是正常人随意运动时出现的正常的、无意识的姿势调整,可改善该随意运动的完成质量。
共同运动(synergy movement)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
? 共同运动是脊髓水平的原始粗大运动,是脊髓中支配屈肌的神经元和支配伸肌的神经元之间的交
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关系失衡的表现。
痉挛模式与特定姿势 (一)典型的痉挛模式
?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征之一,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诸肌均有不同程度的痉挛,因此患
者的姿势和运动都是僵硬而典型的,上肢表现为典型的屈肌模式(或称屈肌优势),下肢表现为典型的伸肌模式(或称伸肌优势)。但下肢长期处于屈曲位的患者可表现为屈肌模式。
(二)被动摆放时的特定姿势
? 若将正常人的肢体(或头、躯干)摆放于某一位置,该肢体(或头、躯干)会不知不觉地立即做
出反应,调节肌张力,活跃有关肌群,到达并保持要求的位置。治疗师会觉得摆放该肢体很容易,活动流畅、稳定、准确。
? 仰卧位时,治疗师能将正常人的下肢在其关节活动度的范围内放置于任何位置。如将被试者髋关
节放于屈曲位,其髋部屈肌选择性活动能维持这个位置。此时,他可以使该腿膝关节伸肌主动收缩而伸膝,踝关节主动背屈。如果将有一些主动活动的偏瘫患者的患侧下肢置于同样位置,则患腿会呈现出完全的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在患髋屈曲的同时,患膝不能主动伸展,患侧踝关节不能主动背屈。如果患者试图努力伸膝,则髋部也伸展,足跖屈,表现出伸肌共同运动模式而不能完成选择性关节活动。
? 站立时,治疗师若将手放在患侧肩部,向前向下压,使患者躯干前屈(屈髋),因为重心前移,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