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天津市河东区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天津市河东区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9:23:16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水中加入溶质后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故A错误;

B、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无色澄清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水,故B错误;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C错误;

D、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所以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2.海带中富含碘元素,可利用反应2NaI+Cl2===2NaCl+I2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此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分解反应 解析:B

【解析】利用反应2NaI+Cl2=2NaCl+I2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3.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液具有均一性,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向20°C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D、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4.如图所示,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一会后再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剩余气体。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验证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B.图B的现象是:受热部分的铜片由亮红色变为黑色

C.图C实验一段时间后振荡,只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D.图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瓶口可能出现蓝色火焰 解析:C 【解析】 【详解】

A、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铜片上的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铜片由黑变红,振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中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这是一氧化碳燃烧形成的,所以该实验可验证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选项正确;

B、图中的铜片受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所以受热部分的铜片由亮红色变为黑色,选项正确;

C、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铜片上的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铜片由黑变红,振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选项错误;

D、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中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这是一氧化碳燃烧形成的,选项正确,故选C。

5.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解析:B 【解析】 【详解】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通过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又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因为没有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并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选项A错误;

B、图2所示实验根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选项B正确;

C、图3所示实验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水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选项C错误;

D、图4所示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但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因为红磷没有燃烧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造成的,选项D错误。故选B。 6.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测定空

气中氧气含量 C.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D.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D 【解析】

A、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从玻璃管中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错误;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形成对照,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错误;D、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片,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正确。故选D。

点睛: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7.下列说正确的是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B.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C.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同一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可能是化合物;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不一定是酸,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比如二氧化碳;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一定增加,质量的变化取决于两种金属单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同一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选D.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8.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 N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水中加入溶质后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故A错误; B、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无色澄清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