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观:随着科学的发展,有朝一日科学家能把水变成石油 B.微粒观:过氧化氢(H2O2)是由H2分子和O2分子构成的
C.守恒观:100mL的水和100n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为200mL D.分类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是由于都含有OH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石油中含有碳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无法变成石油,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C、分子之间有间隔,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属于碱,溶液都都含有OH-,都能使酚酞变红,选项正确,故选D。
2.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解析: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越活泼反应越快,故A正确;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故B正确;C、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说明金属均已全部反应完,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是甲>乙>丙,则相对原子质量是甲<乙<丙,故C错误;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氢来源于酸,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多,消耗硫酸的质量越多,故D正确。
3.下列固体分别溶于水,水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 A.NaCl C.CaO 解析:B 【解析】 【详解】
A、食盐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B正确;
C、生石灰溶于水,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误; D、烧碱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4.将100g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反应,也不含钙元素),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则生成的CaO的质量约为( ) A.28.0g 解析:A 【解析】
100g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
=32%;
B.44.8g
C.56.0g
D.78.0g
B.NH4NO3 D.NaOH
假设碳酸钙完全分解,设此时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
CaO+CO2↑
100 56 44 100g×80% y x
x=35.2g
=
y=44.8g
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49%
即完全分解时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9%,而现在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只有41%,说明除了杂质和氧化钙之外还有剩余的碳酸钙,即碳酸钙并未完全分解.在只有部分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时,生成氧化钙的质量应小于44.8g选项中只有A为28.0g<44.8g故选A.
【点评】在不能具体确定物质的质量量,可使用极端数假设的方法,利用有关数据确定待求物质质量的范围.
5.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 C.炒完菜后,应及时除掉锅底的水,这样可以防止铁锅生锈 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分析判断。
A、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大部分金属都是固体,但是汞是液体,错误; 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正确; C、炒完菜后,应及时除掉锅底的水,这样可以使铁与水隔绝,从而防止铁生锈,正确; 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正确。故选A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生铁和钢,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析:A 【解析】
A. 浓H2SO4只能用来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氧气不与浓H2SO4反应,正确;B. Na2CO3溶液呈
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NaNO3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错误;C.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可作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也可能是氮气,错误;D. 酸碱之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 + Ca(OH)2 == CaCO3 ↓+ H2O,错误。故选A。 7.海带中富含碘元素,可利用反应2NaI+Cl2===2NaCl+I2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此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分解反应 解析:B
【解析】利用反应2NaI+Cl2=2NaCl+I2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中和反应的反应物要求是酸与碱,生成物要求是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a(OH)2+CO2=CaCO3↓+H2O,生成物是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错;
B,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臭氧和氧的混合物,该物质中只含氧这一种元素,但它是混合物,所以不是单质,故错;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带电但不是离子,故错;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种物质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正确; 故选D。
9.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列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 A.保护空气 a.禁燃烟花爆竹——降低PM2.5 b.CO2增多——酸雨 c.SO2排放——温室效应 C.垃圾处理 a.焚烧垃圾——减少“白色污染”, 环保 b.回收废电池——保护土壤 c.禁烧秸秆——减轻雾霾 A.A
B.B
C.C
B.爱护水资源 a.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 b.活性炭——除自来水异味 c.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D.能源利用 a.发现大量可燃冰——无能源危机 b.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 c.车用乙醇汽油——无尾气污染 D.D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