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作者:苏利桐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4期
摘要:提问作为一种基本的授课方式,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被西方著名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采用,就是在课堂上,授课教师不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而是通过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 有效提问 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118-01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认为:“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既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提问方式对学生而言,仅仅是一道选择题,只要回答“对”和“不对”就行,根本没有达到启发学生的作用,针对此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如何提高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探索和研究。
1 语文阅读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课堂提问不够重视
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很多都缺乏独立设计问题的能力,他们往往在备课过程中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即从原有教案或网上教材中直接摘抄过来,甚至教师自己都没有领会这个问题提出有何必要性,就更不用说去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了[1]。这就在课堂上出现了“一问了之”的现象,教师只管完成自己的授课内容,并没有考虑学生是否对此有了全面的理解,此种教学方式,远远没有达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1.2教师的提问缺乏有效性
正常一节语文阅读课所要涉及的内容很丰富,传递的信息量也很大,而课时又较短,面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大多会设计很多的问题来分解整篇文章内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也存在很大的弊病。由于涉及的问题过多,教师为了完成授课任务,往往留给学生们的思考时间很短,学生不能很好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只能盲目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就将引导变成了控制,并没有因提问而形成良性的互动。
更为严重的是,很多语文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问题偏难,已经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二是问题过于形式化,无需思考就能回答。这两种情况以后者最为典型。例如,在一堂公开课上,一位教师讲授的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