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虽有嘉肴导学案
20 《虽有嘉肴》导学案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有关作品; 3、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反复地诵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1、文常填空。
节选自 (《礼记集解》)。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礼记》,又名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的选集。相传为西汉 编撰。 《礼记》和 合称“三礼”。
2、给加线红字注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不知其旨( ) 教学相长( ) 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嘉肴( ) 旨( ) 至道( ) 是故( ) 知困( ) 自反(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教学相长( )
4、练习一 背诵课文。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将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并朗读一下,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5、课文内容层次理解填空。
(1)课文《虽有嘉肴》主要讨论了 和 的关系。 (2)将课文分为三层(用斜线标注) ① ② ③ ④ ⑤
二、创设情境,文常导入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默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
1
2、本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一论点的?
(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听读、诵读课文
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 (一)疏通文意 虽( )有嘉(好、美)肴,弗食( ),不知其旨(甘美)也; ....译文: 虽有至(达到极点)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 ..
译文: 是故(所以)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译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省)也; .译文:
知困,然后能自强(勉励)也。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 )也。 .
译文: 《兑(通“说”,指傅说)命》曰:“学(教)学半。” ..译文: 其( )此之谓(说)乎? ..
译文:
(二)问题探究
1、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2
2、分别找出与学、教相承接的词语。第二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3、练习二 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说说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4、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六、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1、谈启示
练习四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2、品语言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3)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 (4)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5)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学记》 3、学方法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
七、当堂练习,达标测评
(一)练习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3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 教学相长 .
(二)文言词句归类练习 1、通假字:
《兑命》曰( ) 2、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 ( ) 不知其旨也( )
教然后知困( ) 教学相长也( ) 然后知不足( ) 3、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 ) 不知其善也( ) 4、一词多义
学学半 ( ) 学学半 ( ) 其词之谓乎( ) 不知其旨也( ) 5、文言句式
⑴弗食,不知其旨也。 ( ) ⑵其此之谓乎? ( ) (三)理解默写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出“ 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______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四)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虽有 ,弗 ,不知其 ;虽有 ,弗 ,不知 。是故学 ,教 。知不足, ;知困, 。故曰: 也。《兑命》曰:“ 。”其 ?
八、学习评价
九、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