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怎样阅读写景状物类文章

怎样阅读写景状物类文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4:23:34

怎样阅读写景状物类文章呢?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和课外阅读中,常常可以看到描写山川风貌(如草原、山岭、河流等)、自然现象(如风、雨、雪等)、名胜古迹(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写景类文章;我们还经常看到描写事物的,如动物、植物、静物等,通常称为状物类文章。面对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我们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阅读呢?

一、初读文章,读懂文章写了什么。

首先把文章通读一遍,想一想文章大体上写了什么,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还是描写名胜古迹的;是描写支物的,还是描写植物的。有了初步的印象,阅读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学会查字典或请教他人弄明白,为后面的阅读扫除障碍。 二、细读文章,思考文章是怎样写的。

接着要细致地阅读文章,理解重点词语,读懂每一句话,把文章所写景物或状物的特点和写作的顺序读书攻。

阅读写景类的文章,我们要读懂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一般来说,作者常常采用以下几种顺序来写: 1、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

2、按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来写,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等。 3、按观察的先后顺序来写。

阅读状物类的文章,我们要看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写动物,一般抓住它的外形、支作、生活习性等;写植物一般抓住它的形状、颜色、滋味等;写静物,一般抓住它的样子、结构、用途等。 三、品读文章,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对于优秀文章,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多读几篇,积累其中的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在平时的说话和写语中活学活用。

(一)山间小记

我越来越喜欢植物世界了,因为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和谐与生机,充满了宁静与安祥。

植物们就是这样,生在哪里便站在哪里,老老实实地站上一辈子,谁也不会跑,谁也不会走,自己找养分,自己找阳光,自己成长自己,自己健壮自己。它们之间,谁也不惹谁,谁也不害谁,谁也不打谁的歪主意。因此,它们这个世界里,便没有追赶,没有欺侮,没有相互间的殴斗与残杀。

坏的是,因为它们没有脚,灾害来了无法闪躲,旱涝来了无法逃避。渴了,不能移动身子去找水喝;饿了,也没有办法迈开脚步去找东西吃。好在它们能挨、能忍。有多少吃多少,有多少喝多少。不争、不吵、不抢夺。

植物们默默地繁衍它们的子孙,默默地绵延它们的后代,也默默地构建它们自己的世界。就拿我家后面的这片山来说,没有人播种,没有人栽培,也没有人去理会,而各类植物们却在这座山上构建起了它们的完美世界。自低矮的小草,到高挺的大树;自爬蔓的藤葛,到丛生的灌木,都是那么的青嫩,都是那么的壮旺。山的年龄一定是很高了,而植物们的“宗族”,也有很古老的历史了,它们便一代接一代的,守着这片山,守着它们自己的世界。

为了生长,为了生存,为了千秋万世的子子孙孙,植物们也用尽了脑筋,想尽了办法来保护自己。像某些高个子的果树,为了避免外来骚扰,不得不用树干把花果擎举得高高的。像某些荆棘,为了避免外来的欺凌,不得不武装上一些针刺。荆棘植物看起来怪凶的,然而,你不去惹它,它是绝对不会惹你的,没有听说有站起来追人的荆棘。别看它有针刺,不是用来攻击,而是以之自卫。

1.看拼音,写词语。(2分)

hé xié ( ) fán yǎn ( )sāo rǎo ( ) jīng jí ( ) 2.从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4分)

( )——( ) ( )——( ) 3.写出表明作者对植物充满喜爱之情的句子。(2分)

4.写出文章第4、5两个自然段的段意。(3分)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5.用课外知识,举具体实例说明“为了生长,为了生存,为了千秋万世的子子孙孙,

植物们也用尽了脑筋,想尽了办法来保护自己。”(3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章,然后完成后面的练习。(18分)

我爱春雨。在家乡,人们常用“春雨贵如油”来比喻春雨是多么宝贵。

细雨如丝,透过一条条的银线,远处的建筑物和高山,朦朦胧胧的,就像害羞的少女披上了银色的面纱。

地上的麦苗看见春雨来了,高兴得欢呼起来。春雨热情地对它们说:“喝吧,麦苗妹妹,喝得饱饱的,长得壮壮的,你们就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春雨悄悄地钻进了泥土。麦苗喝足了雨水,立刻感到浑身添劲,它们使劲往上长,似乎已经悄悄地抽出了两层嫩绿的叶子。一阵风吹来,麦苗发出轻微的声音,好像说:“春雨姐姐,我们决不辜负你对我们的希望。”

春雨,也给树木带来了变化。看,在春雨的浇灌下,桃花妹妹皱巴巴的脸儿舒展了,杨树阿姨碧绿的叶子被春雨洗得没有一点灰尘,从远处看,就像换上了一身新装。

春雨,虽然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但是它从来没有向人们炫耀过自己的功劳。我想,我们辛勤的老师,不正像春雨一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吗?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终于闻到了桃李芬芳!

1、 填空。(2分)

“羞”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__;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部,除部首外共__画。“害羞”的“羞”解释为___。(羞:A、感到耻辱 B、难为情,害臊 C、美味的食物)

2、 在括号里填上事物名称的词。(3分)

抽出( ) 发出( ) 付出( )换上( ) 披上( ) 喝上( ) 3、 缩写句子。(2分)

(1)害羞的少女披上了银色的面纱。(2)麦苗已经悄悄地抽出了两层嫩绿的叶子。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2分)

我们辛勤的老师,不正像春雨一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的“桃李”指什么?“桃李芬芳”是什么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 作者借赞美春雨抒发了赞美___的思想感情,因为他们像春雨一样_________________。(2分) 7、 用文中的句子给短文加个题目。 (1分)

8、面对辛勤的老师,你想说些什么话?为什么?(2分)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竹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然而,我们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雪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2分) 2、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5分) 3、“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用“____”画出文中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用“~”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的语句。(3分)

5、竹子最突出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搜索更多关于: 怎样阅读写景状物类文章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怎样阅读写景状物类文章呢?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和课外阅读中,常常可以看到描写山川风貌(如草原、山岭、河流等)、自然现象(如风、雨、雪等)、名胜古迹(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写景类文章;我们还经常看到描写事物的,如动物、植物、静物等,通常称为状物类文章。面对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我们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阅读呢? 一、初读文章,读懂文章写了什么。 首先把文章通读一遍,想一想文章大体上写了什么,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还是描写名胜古迹的;是描写支物的,还是描写植物的。有了初步的印象,阅读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学会查字典或请教他人弄明白,为后面的阅读扫除障碍。 二、细读文章,思考文章是怎样写的。 接着要细致地阅读文章,理解重点词语,读懂每一句话,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