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使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及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使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及方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5:32:51

与儿童思维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数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样是学生智力活动的重要源泉,而且也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 3、教育学依据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具的特点及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学具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得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同时学具的形象性、具体性便于学生理解以此为载体的数学知识。因此尽管多媒体技术已在数学课堂中显示出一些优势,但让学生摆弄学具这种行之有效的直观手段对于一些适宜的教学内容来说,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五、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 一)研究目标

1、优化学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操作运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促进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

2、转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构建一种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活动,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精选

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营造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二)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课堂教学中媒体如何恰当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

2、课堂教学中媒体如何恰当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3、课堂教学中各种媒体之间如何配合协调使用,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各种媒体如何配合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进行积极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时间、达成目标、研究内容 成果形式 负责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5—2013.10) 课题研究设计 刘歆雨

(1) 制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和论证报告 (2) 收集并学习与本课题有关资料

精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11—2013.12) 汇报课 刘歆雨

(1) 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学具制作 刘歆雨

2) 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整理收集有关资料 论文 刘歆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1—2014.6) 论文、总结 刘歆雨

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学生成果展示 刘歆雨

(四)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本课题在理论指导和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方案,

提出基本的操作目标和基本要求。各实验班根据总的研究方案要求和本班级学生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操作,做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起始资料、过程资料、阶段资料等有目的地收集,及时分析、总结,提升至理性。

1、文献研究法:努力把握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动态,扩大对外交流,及时调整研究步骤。

2、实验研究法:按照随机原则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建立实验指标体系,定期进行测试,积极、妥善地收集各种数据,运用先进的统计手段对数据进行定量、定性的描述。

精选

3、行动研究法:在平时的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对有关变量实施控制,一方面加强在自然进程中的观察,以便取得更为真实的材料。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中,采用对特殊群体中的个体研究,通过跟踪、观察、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

另外还通过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实验方法的研究,使此项实验更规范、科学。

(六)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预期完成时间

1、学生数学学具的有效 汇报课 2014.5

使用的课堂展示

2、学生成果 自制学具、数学小论文 2013.11

3、实物展示 学具、教具、课件 2014.5

4、数学学具有效使用 论文、总结 2014.5

的文献资料

精选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与儿童思维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数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样是学生智力活动的重要源泉,而且也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 3、教育学依据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具的特点及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学具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得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同时学具的形象性、具体性便于学生理解以此为载体的数学知识。因此尽管多媒体技术已在数学课堂中显示出一些优势,但让学生摆弄学具这种行之有效的直观手段对于一些适宜的教学内容来说,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五、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