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年级美术教案
最后引导学生可以利用剪纸、绘画等不同形式表现影子。本课的结构相对完整,基本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比较高,课堂的范围也比较活跃。 第9课 我们的影子(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影子?形成的因素;
2、 能运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1、 在?造影?中,理解小博士的话,知道形成影子的条件要素; 2、 在造影与表现中,感受?动态与静态?美;
3、 在?想象创作?中,感受?创造影子人物?的趣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了解美术与科学现象的关系;
2、 能主动地与同学一起造影子、画影子; 3、 对造影子和创作影子感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画面。 【教学难点】了解影子形成的要素及原因;能画出装饰美观的影子画面。 【教学准备】范作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体验 【教学过程】 一、在造影活动中理解小博士的话。
玩一玩、看一看: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看看影子与自己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像什么?
比一比、说一说:影子与人(实体)有什么不同? 玩一玩、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影子?
二、在灯光下造影,感受?具象美、抽象美和意想美?。
玩一玩、描一描:利用灯光,用手?造影?,看看有什么发现?互相合作,选个最美的手影描下来,看谁的手影最有趣?
看一看、说一说:移动灯光,固定手影,看看有什么发现?
玩一玩、画一画:把手造影的各种具象形、抽象型和意象形用线描摹下来,组成有趣的画面,注意手影重叠的部位描画(参考教材中的黑白手影作品),感受重叠美。 三、创新与表现。
想一想、画一画:
1、用什么方式表现生动的影子?(观察教材的学生作业)我准备画独立影子还是重叠影子?
2、用笔进行描画。 3、 着色。 4、 欣赏与评价。
评价点:概括美、动态美(静态美)、重叠美。
自我评价:与教材中的作品比一比,看谁的作品更有创意和美感 四、板书
我们的影子
教学后记:在教画影子一课时,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我感觉到孩子每天都能见到影子,也认识影子,但是对它的理解并不深,如果让他去说,他可能说不出来,能够把影子很好的画出来更是件困难的事情,而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及教材对本课的要求,我发现应该把重点放在趣味性上,也就是要把这节课变得好玩,这样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第10课 生动的吉祥物(第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 感知卡通吉祥物及其作用;
2、 能用线描平涂方法装饰、设计卡通吉祥物。 3、 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表现吉祥物。 过程与方法:
1、 在探讨中感知吉祥物的作用;
2、 在欣赏中感受卡通吉祥物的拟人化、夸张的艺术手法;
3、 在合作中,互相启发掌握设计方法; 4、 在评价中培养自信与修改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喜欢吉祥物; 2、 能与同学合作创作;
3、 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能运用拟人法和?形与色?表现吉祥物。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夸张的创作,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卡通形象;对一些动物结构不熟悉,创作时产生困难。
【教学准备】范作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体验 【教学过程】 一、感知吉祥物。
看一看、想一想:看看课文,想一想吉祥物给你什么感觉?吉祥物与卡通形象有什么异同? 二、探讨吉祥物的作用。
1、 你在哪些场合,哪些地方见过吉祥物? 2、 为什么要用吉祥物? 3、 在课文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吉祥物,猜猜它们的含义。 三、比较吉祥物的艺术特征。 找一找、说一说:
1、 吉祥物有什么共同点?(拟人化、夸张、幽默) 2、 吉祥物美在哪里? 四、探讨吉祥物的艺术特征。
1、 选一选、说一说: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说说是由什么形组合装饰而成的?
2、 比一比、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设计吉祥物?也可以把课前自己画好的动物与同学交流,如何?变?成吉祥物? 具体讨论内容:
1、 选一个什么形象?(具象或抽象)抓住该物象什么特征?运用什么手法?(夸张、拟人)夸张哪些部位可使形象生动、吉祥、有趣?
2、 用什么造型、表情、动作表现?拟人化?? 3、 为学校活动设计一个吉祥物。 五、创作思考:
1、 夸张头部,表现机灵; 2、 夸大眼睛,表现有神; 3、 腮帮鼓鼓,逗人喜爱; 4、 省去脖子,更加有趣; 5、 添加衣服,站着像人; 6、 笑的表情,加上动作; 7、 色彩简单,形象鲜明; 8、 幽默生动,吉祥和气。 六、比较与评价。 评价点:拟人化、夸张法、有趣、个性化。
比一比、说一说:我的设计美在哪里?我的吉祥物有什么用? 七、板书
生动的吉祥物
教学后记:此课充分利用学生对设计课的兴趣与好奇心,对某一活动进行吉祥物设计,并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对吉祥物设计感性认识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说、想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设计出吉祥物,不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更加热爱美术。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接受程度有限,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根据要求进行有效的设计,设计出来的作品还是过于普通,不够新颖,没有突破,所以在课后还需要让学生拓展知识,多动手多动脑,提高创新意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