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五)

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五)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3:26:46

2.1 生物的变异

1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意义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5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2012浙江)32.(18分)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 请回答:

(1)对上述l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_____,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____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

(2)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________、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花药离体培养中,可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根获得再生植株,也可通过诱导分化成________获得再生植株。

(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____种配子。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与丙植株杂交得到F1的过程。 【答案】(1)表达 有害性 基因突变

(2)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胚状体 (3)4 (4)

【命题透析】本题是遗传与变异类的综合试题,综合考查了变异、育种及现代生物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思路点拨】(1)由“甲和丁杂交后代均为抗病高秆”可知,抗病和高秆为显性,据此推出各亲本的基因型:甲(aabb)、乙(Aabb)、丙(aaBb)、丁(AABB)。

(2)基因缺失DNA片段后,其数量并未减少,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突变后的基因无法正常

进行转录和翻译,体现了变异的有害性。

(3)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1,其基因型为AaBb,可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配子。 2(2012全国理综大纲)34.(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自带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 和 。

(2)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 ,雄蝇的基因型为 。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 ,其理论比例为 。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来源:中|教|网z|z|s|tep]

3. 【解析】(1)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体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灰身=47+49=96,黑身=17+15=32,所以灰身:黑身=96:321=3:1;翅脉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大翅脉=47+17=64,小翅脉=49+15=64,所以大翅脉:小翅脉=64:64=1:1

4.雌蝇为灰身大翅脉,可知基因型为B E ,雄果蝇为灰身小翅脉,可知基因型为B ee,而后代中出现黑身(基因型bb),也出现小翅脉(基因型ee),而后代的基因来自双亲,由此可知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基因型为BbEe,灰身小翅脉的雄蝇基因型为Bbee。

5.根据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可知雌蝇(基因型为BbEe)产生卵的基因组成有BE、Be、bE、be共4种其比值为1:1:1:1。

6.由于亲本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产生四种基因组成的配子:BE:Be:bE:be=1:1:1:1,而亲本中灰身小翅脉的雄蝇产生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Be:be=1:1,所以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或BbEe,子代中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

【答案】(1)灰身:黑身=3:1 大翅脉:小翅脉=1:1 1.BbEe Bbee

2.4种 1:1:1:1[来源:学科网ZXXK] 3.BBEe或BbEe bbEe

3(2012广东)28、(16)

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

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 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0。其中,反映

突变型豌豆叶片总绿叶素含量变化的曲先是____________。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蛋白和SGR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11。据图11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和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

Yy

现,SGR蛋白和SGR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和植株。 Ⅱ.植株乙:__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________维持“常绿”;植株乙:________。 (三)推测结论:________。

28、(16)【答案】 (1)A (2)替换 增加 ③

(3)(一)突变植株y2 用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和突变植株y2 (二)能 不能维持“常绿” (三)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解析】(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可推测出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发育成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分析图10,B从第六天开始总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因此B代表野生型豌豆,则A为突变型豌豆。

(2)根据图11可以看出,突变型的SGR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Y有3处变异,①处氨基酸由T变成S,②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相应的碱基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一个氨基酸,所以可以确定是发生了碱基的增添;从图11中可以看出SGRY蛋白的第12和38个氨基酸所在的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y和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①②处的变异没有改变其功能;所以突变型的SGRy蛋白功能的改变就是有由③处变异引起。

(3)本实验通过具体情境考查对照实验设计能力。欲通过转基因实验验证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的功能,首先应培育纯合的常绿突变植株y2,然后用含有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的常绿突变植株y2,培育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观察其叶片颜色变化。为了排除农杆菌感染对植株的影响,应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常绿突变植株y2作为对照。

Y

y

4(2012江苏)28.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______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______方法进行培育。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___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____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____。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_______。 【答案】:(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植物体细胞杂交

(2)AABBCD 14 42

(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 (4)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本题首先考查异源多倍体的培育方法,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成为AABBCD,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配对,所以杂交后代①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14个,(AABB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可形成四分体,每组7个,28个染色体形成四分体14个),体细胞含染色体6*7=42个,

5(2012北京)30.(16分)

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1)己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1 生物的变异 1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意义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5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2012浙江)32.(18分)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