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画家乡
(3)、教师把三句话变成小诗,引导学生配乐诵读。
海水宽宽,
海水蓝蓝,
船上装满大鱼,
船上装满小虾。
海滩上,
捡贝壳的小朋友,
快乐多又多??
〔评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单一的教材理解,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这里运用知识迁移的原理,把三句话安排为一首小诗,抓住诗一样美的语言,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使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同时,了解涛涛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的顺序,是在为下几个小节的学习做好了很好的铺垫,可谓一举多得!〕
六、书写指导。
1、捡贝壳的游戏。(规则:选一个贝壳,读贝壳后面的字并组词,读准确了就说“对,对,对,就是贝。”)
2、观察生字“贝、虾”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结构,指导书写。
3、学生书写的字讲评。如果觉得自己写的不错的就打个五角星,写的不满意的再改改。
〔评析:低段的阅读教学以字词为重点,学生跟着文本,在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环节中经历了生字、词语的认读,在学习第二小节中又与生字、词语照面,此处安排了书写的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巩固生字。写字是语文课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请学生细心观察要写的字,从中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在练好字的同时去感受和认识汉字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随文学习生字“原、奔、密、匹、市、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4-6自然段的优美语句。
3、学习应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升华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画中感悟,品读文本,积累运用语言。
教具准备:
课件 (平原、草原、城市美丽图片,课文插图、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24课。(生齐读课题:画家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五个可爱的小画家,他们是谁?(生说,师贴出板书: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2、引读第一自然段:这些小画家爱家乡,也?(生齐读: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3、复习第二自然段:我们欣赏了涛涛的画。引读第二自然段。(屏幕出示文段: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4、复习第三自然段:我们还到山山的家乡参观了。山山的家乡也特别美,谁愿意来描述一下。(生可读第三自然段,也可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与积累词语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既帮助学生巩固了上节课学过的字词,又为本节课的新授奠定了基础。)
二、新授:学习课文4-6自然段
过渡语:听你们这一读啊,觉得山山的家乡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真是个鸟语(花香 )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四字词语夸夸山山的家乡:山山的家乡柳绿花红。山山的家乡莺歌燕舞??)同学们真了不起,小脑袋里有这么多的好词,夸山山的家乡夸了这么久。有个小朋友都等不及了,你们听,她在说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巧妙自然的过渡,调动了学生的词语储备库,对以前学过的词语进行复现运用,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知识的有用性,从而以更大的热情进行下面的学习。)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屏幕显示平平的画面:一(1)班的同学们,快来我的家乡参观吧!
过渡语:平平向我们发出了邀请,我们赶紧去吧。请同学们打开书103页,按要求学习第四自然段。
2、出示学习要求:
(1)把第四自然段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2)用“——”划出平平的家乡在哪里。
(3)用“~~”划出你喜欢的景物,多读几次。
(4)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小记号。
(设计意图:像这种易操作的学习方法,或者是说课文段落的一个学习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胜任。我们应常进行这种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汇报学习情况,相机指导:
(1)学习句子: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想看看这平坦而宽广的平原吗?欣赏平原美景,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并适当提提祖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设计意图: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平原”是一个陌生的词语,通过图片的欣赏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像这样平坦、宽广的地方就是平原”。适当地介绍祖国的三大平原,能让学生对“祖国的广大”有所理解,也可能在一些学生心中播下地理知识的种子。)
(2)学习句子: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看图,认识稻子、棉花、菜地。练习用“一大片一大片”说词组。平原那么宽广,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还有??(生看图说词组)
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稻子
一大片一大片雪白的棉花
一大片一大片火红的高梁
一大片一大片青翠的甘蔗林 ??
(3)学习句子: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平平的画上有自己吗?她正在干什么?学习生字“奔”、生词“奔跑”,引导学生想像说话。
平平奔跑着追赶蝴蝶。平平奔跑着去菜地摘菜。
??
(设计意图:这两处充分体现了,文本中处处可寻语言文字训练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还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充分理解后,他们会把“一大片一大片、奔跑”这样的词语读得格外生动。)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语:平平的家乡真美,我们真想和平平一道在平坦而宽广的平原上玩个够。可是,你们听,有人骑着骏马来接我们了。(响起马蹄声),她就是谁?(青青)青青的家乡在哪?(草原)那就让我们一起骑上骏马到草原上去走走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渡新颖、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指名同学读读这一自然段。
2、草原大吗?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一眼望不到边)还有什么也一眼望不到边?(练习说词组: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一眼望不边的稻田)
3、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草原的草长得怎么样?(又绿又密)练习读句子:草长得又绿又密。学习“密”,用“密”组词。再次读句子。谁把句子中“又??又??”换成“那么??那么??”,读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这里要体现的是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随文识字。这种分散识字法,更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把生字记得更牢。)
1、看哪,这些又绿又密的草把谁吸引过来了?(羊)读句子: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