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寓言《掩耳盗铃》说课稿 说课人: 王开明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掩耳盗铃》。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结果被当场发觉的故事。教材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短小精炼,对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出于对本班实情的分析,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
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2、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这则寓言。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三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这对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并努力让他们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文课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学生最初语言文字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课堂规
范的养成。要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2、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播放动画,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尊重学生爱好
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用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原动力。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读通全文是理解问题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并给予及时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学生学好课文的自信心,能自主复述,从而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初读中强化了记忆,树立了条理。
(三)理解内容,揭示寓意 。从阅读的阶段目标来看,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
投入,把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空间,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先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
补充故事的结尾。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
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 我们学习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读懂内容,领会寓意,更主要的是要会运用,为此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说是对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2013.9.12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主备人:王开明 【教学目标】: 1、学习《掩耳盗铃》,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明辨盗铃人的错误做法,结合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来说明生活中某个道理的一种文体。 【教学重点】:在读描写人物言行和心理的语句时,要注意读出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这种文体;通过故事内容,在表演、讲述等活动中,感悟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1、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3、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老师板书,谁愿意试着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大家。在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 请看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三、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掩耳盗铃”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掩耳盗铃》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 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
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 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
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六、整理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2、作业: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以及朋友听。 (三)板书设计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2013.9.12篇二:《掩耳盗铃》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及反思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卫贤镇后交卸中心校 罗杰芳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 .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
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
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铃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定向、诱导
﹙一﹚诱导 1、激趣导入 出示铃铛并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表示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哗啦哗啦??(板书:铛dāng象声词)。 强调: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3、放动画,听故事 4、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
故事《掩耳盗铃》﹙板书完整课题﹚。 过渡: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学会做人。 二、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从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 偷铃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 4、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 ﹙四﹚成果汇报
1、掩耳盗铃的意思: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2、偷铃人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3、偷铃人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偷铃人这么做的: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
自己。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三、讨论、解疑
1、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2、预设: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道在犯法,却挺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四、反馈总结 1、 反馈学习:请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2).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 (3).有 的 同 学 做 练 习 册 上 的 题 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