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word版)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2)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2)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 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返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1.(1)量(2)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4.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注重实际。
5.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
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吾欲之南海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④子何恃而往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 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
4.写一句关于志向的名言: 二.1.①边境。②到。③难道。④凭借
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 3.对比,立志。
三.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藏朱砂的地方就是红色的,有油漆的地方就是黑色的,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 1.解释字义。
(1)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居: .(2) 如入鲍鱼之肆 肆: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 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三.1.居:一起 店铺
2.比喻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3.近墨者黑 4.(言之成理即可)
四.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 1.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2(略)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