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材料复习笔记

电子材料复习笔记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1:16:09

结论:

? 在金属过剩型氧化物晶体中,原子缺陷浓度与电子缺陷浓度随气相中氧的平衡压的增

加而减少。

? 随着温度的上升占主导地位的原子(离子)缺陷浓度与氧分压的变化关系从

到 。

? 电子浓度随温度的上升与氧分压的关系从 到 。

2,金属缺位型氧化物

结论:

? 在金属缺位型氧化物晶体中,原子缺陷和空穴的浓度随氧的平衡压的增加而增加。 ? 空穴与氧分压的关系由正比于 变化到 。

? 占主导地位的原子缺陷的浓度与氧分压的关系由正比于 变化到 。

9, 界面电导

主要发生在n型多晶材料中。由于存在受主表面态使得在晶粒界面产生双肖特基势垒。该势垒根据材料本身特性的不同,可表现出电压敏效应、PTC效应等。

10. 压敏效应

对电压变化敏感的非线性电阻效应

11. PTC效应

施主掺杂的BaTiO3在居里温度附近,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大的现象。

12. 表面效应

表面能级作为施/受主和半导体内部产生电子授受关系

第四章 电介质和介电性能

电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具有极化能力并能在其中长期存在电场的一种物质。 电介质的极化:电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荷(舒服电荷)的现象

极化的本质:介质内质点(原子、分子、离子)正负电荷中心分离而转变成偶极子 介电性能: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材料表现出对经典能的存储和损耗的性质。

表征参数:介电常数—表示极化强弱的宏观物理量 介质损耗 介电强度

电介质材料特点:绝缘体;具有介电常数;部分介质具有特殊功能(压电性、铁电性、热释电性)

1, 介质极化的常用物理量 ① 介电常数

C??A??rC0 εr为电介质的相对电容率(相对介电常数) d???r?0 ?0是介电常数(电介质的电容率)

注:电容器的电容量受到电容器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质的影响

?是反映电介质极化行为的宏观物理量;极化能力强,介电常数越大 用介电电容器做储能元件,储能密度大小可以表示为:ω=1/2ε0εrE2 ② 电偶极矩

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重心分离 定义: ??q?l方向:从负电荷指向正电荷

介质中的极性分子可以看成偶极子 ③ 极化率:单位电场强度下,质点的电偶极矩的大小

???Eloc

其中:Eloc为作用在微观质点上的局部电场。(它与宏观外电场并不一定相同)

极化率?表征材料极化能力的微观物理量,只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其单位为

F·m2(法拉·米2)

④ 极化强度:单位体积内电偶极矩的矢量和

P????n??n?EVloc ??Pcos?

P反映了电介质内电偶极矩排列的有序或者无序程度,是描述介质极化的宏观物理量,

P的方向是从负电荷指向正电荷 ⑤ 真空中: D ? ? 0 各向同性介质中: ? ? E ? ? 0E ? P P??0??r?1?E??0?EDEχ—电极化系数,E为宏观平均电场

2, 介质中的电场 ① 介质中的宏观电场E

② 原子位置上的局部电场Eloc

③ 洛伦兹场得推导

④ 克劳修斯—莫索蒂方程的推导

3, 介质的极化类型

搜索更多关于: 电子材料复习笔记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结论: ? 在金属过剩型氧化物晶体中,原子缺陷浓度与电子缺陷浓度随气相中氧的平衡压的增加而减少。 ? 随着温度的上升占主导地位的原子(离子)缺陷浓度与氧分压的变化关系从 到 。 ? 电子浓度随温度的上升与氧分压的关系从 到 。 2,金属缺位型氧化物 结论: ? 在金属缺位型氧化物晶体中,原子缺陷和空穴的浓度随氧的平衡压的增加而增加。 ? 空穴与氧分压的关系由正比于 变化到 。 ? 占主导地位的原子缺陷的浓度与氧分压的关系由正比于 变化到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