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试参考答案
(1)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遵循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18.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19.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社会资源的范围可分为下列四个方面:(1)自然资源,(2)物力资源,(3)组织资源,(4)人力资源。 20.(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21.(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
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
选择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五、设计题 要求:
1.格式正确。
2.目标、内容、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过程。 3.内容设计的理由。 四、问答题
1、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2、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4、简述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5、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什么? 7、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8、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科学教育材料? 9、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10、请结合实例说明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11、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 12、“做中学”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13、简述区角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14、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哪些特点?
15、请谈谈你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理解?
16、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17、举例说明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 18、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19、什么是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
20、简述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
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五、设计题
1、根据给出的活动主题,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并以理论说明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思路。如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个“认识水”的科学教育活动。
2、请设计一个区角活动,并说明其中活动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思路。
3、根据已有的素材和知识,设计一个主题明确的科学教育活动。如用以下素材和已有知识,设计一份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蜗 牛
与田螺相似,蜗牛也具有一个螺壳。蜗牛是陆生的,它不用腮而是用肺呼吸。头部具有两对触角,眼长在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可以较容易观察周围的情况。它的足厚而多肉,能分泌大量的粘液而自由的行走。
蜗牛取食食物的茎叶,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害处。
4、请结合科学活动室的基本理念,设计一个科学活动室,并说明其中内容的设计思路。 体验新版博客 三、选择题
1.D2.D3.B4.C5.A 6.D7.C8.B9.B10.B
11.D12.B13.D14.A15.D 16.B17.C18.A19.C20.B 21.A22.D23.D24.C25.B 26.C27.C28.D29.D30.D 31.B32.D33.D34.D35.B 体验新版博客
20、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 )年间。 A、乾隆 B、同治 C、嘉庆 D、光绪
21、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者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作出评定的方式是( )。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自然观察法 D、自然测量法 22、“自然”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是由谁提出的( )。
A、雷震清 B、陶行知 C、张雪门 D、陈鹤琴
23、在创编科学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 )。 A、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科学性 B、规则性、趣味性、科学性、开放性 C、开放性、科学性、趣味性、整合性 D、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
24、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 )。 A、种植园 B、饲养角 C、自然角 D、气象角
25、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
这是( )。
A、挑选分类 B、二元分类 C、感知分类 D、多元分类
26、各年龄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比较物体明显不同点的要求应主要放在(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27、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 )。
A、简单性问题 B、操作性问题 C、理论性问题 D、直白性问题 28、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29、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 ( )。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30、“能按照对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分类”,是哪一个年龄的科学教育目标(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31、调查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是( )。
A、情景观察 B、自然观察 C、自然评价 D、情景评价
32、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 )。 A、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 B、比较物体的不同点
C、比较物体的相同点 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3、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 )。
A、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B、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 C、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4、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 )。 A、制作玩具 B、制作昆虫标本 C、观察蚂蚁搬家 D、观察大雾天气
35、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 )。 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C、学前儿童科学方法及能力的评价 D、学前儿童科学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三、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3、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 )。 A、观察核对 B、行为核对 C、观察评价 D、行为评价
4、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 )。 A、季节 B、常见动物 C、风土人情 D、常见植物 5、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 )。 A、非正式量具测量 B、正式量具测量 C、观察测量 D、普通测量 6、“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7、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 ( )。 A、观察法 B、问卷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8、下例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 )。
A、乌龟、金鱼、娇凤、蝌蚪 B、乌龟、金鱼、蝌蚪、蚕 C、蛇、金鱼、泥鳅、蝌蚪 D、乌龟、甲鱼、娇凤、蚕 9、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加涅 B、皮亚杰 C、布鲁纳 D、布鲁姆 1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 )。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德国
1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区角活动的是( )。 A、美工区活动 B、音乐区活动 C、科学区活动 D、远足活动
12、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 (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1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 A、挑选分类 B、感知分类 C、二元分类 D、多元分类
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