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油田地质监理题库(最新)
学性质,利用气相色谱法分离的研究方法。
A、沸点 B、浓度 C、构成 D、大小
56、轻烃分析现场取样可以用玻璃小瓶装样,也可以按罐顶气的方式取样,但都必须 A 取样,并密封保存,以保证分析、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A、立即 B、晾干 C、晒干 D、烘烤
57、在取罐装烃样品时,要求岩样(岩屑和钻井液)占80%,然后加 D ,再预留空间至瓶口1~2 cm。
A、氯仿 B、蒸馏水 C、清水 D、饱和盐水
58、在用轻烃参数评价储层和水淹层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比值法,用相对最不敏感的作为分母,最敏感的作为分子。在选择比值参数时,一定要选择 A 相比,以避免温度和轻质烃散失的影响。
A、碳数范围相近或相同、沸点相近的烃组分 B、碳数范围差别大、沸点差别大的烃组分 C、碳数范围相近或相同、沸点差别大的烃组分 D、不同碳数范围的烃组分
59、三维定量荧光仪检测的荧光强度与 D 无关。 A、激发光的强度 B、检测器的放大倍数 C、荧光物质的浓度 D、储层物性 60、三维定量荧光识别真假油气显示的方法主要有 A A、参数法和图谱特征法 B、校正法和参数法 C、比值法和图谱特征法 D、校正法和比值法
61、核磁孔隙度测量,标准样用 C 配制,煤油的体积分数对应于孔隙度。 A、煤油 B、四氯化碳 C、四氯化碳+煤油 D、蒸馏水 62、通常 D 钻井液可以减少泥页岩的水化膨胀压力。
9
A、水基 B、硅酸盐 C、清水 D、低滤失量高矿化度
63、 同生断层的伴生构造是 A 圈闭类型,储层发育,构造形成时间早,具有优先捕集油气的条件。
A、最有利的 B、最不利的 C、一般的 D、特殊的 64. 在盆地普遍沉陷的背景上,局部地区发生褶皱而形成的背斜构造称为 C 。 A、向斜 B、复背斜 C、同沉积背斜 D、逆牵引背斜 65. 地壳内的塑性或流体状态的物质从深部向浅层侵入刺穿,由此引起负载层褶皱变形的作用称为 A 。
A、底辟作用 B、纵弯褶皱作用 C、塑性作用 D、弹性作用 66. 逆牵引构造往往出现在 C 的岩层中。
A、直立 B、完全水平 C、产状平缓 D、大倾角 67. 对逆牵引背斜与油气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为构造的有利部位 B、有“三一致”的富集条件 C、具有良好的盖层条件 D、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 68. 所有潜山披覆构造都经历了 A 发育阶段。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69. 影响古潜山油气聚集的因素很多,但供油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古潜山的供油方式可以分为 D 。
A、不整合面供油和断层面供油2类 B、断面供油和间接供油2类 C、不整合面供油和间接供油2类
D、不整合面与断层同时供油、不整合面供油、断面供油、间接供油4类 70. 在碎屑湖相的亚相中,生油环境最好的亚相为 C 。 A、浅湖亚相 B、滨海亚相
10
C、半深湖亚相和深湖亚相 D、湖泊三角洲亚相 71. 有机碳是指沉积岩中与有机质有关的 C 元素。
A、钙 B、镁 C、碳 D、氧 72. 轻烃分析结果中,反映烃源岩成熟度指标的参数是 A 。 A、正己烷/环己烷 B、C1~C4的总含量 C、(C2~C4)/(C1~C4) D、i-C4/n-C4 73. 利用干酪根的颜色可以评价有机质的 C 。
A、组分 B、成熟期 C、成熟度 D、轻烃含量 74. 岩石孔隙度的大小与岩石颗粒的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把岩石颗粒假想为等径球形颗粒,则颗粒呈 D 排列时,岩石孔隙度最小。
A、长方形 B、正方形 C、三角形 D、菱形
75.储集层渗透率一般在0.005~1μm2之间变化,根据储集层的渗透性,将储集层分为5级,处于0.1~0.01μm2之间的储集层为 C 。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76. 区域勘探的工作对象往往是 A 。
A、一个盆地(或坳陷) B、一个断块 C、一个鼻状构造 D、一个断鼻 77.圈闭预探的目的是发现 D 。
A、生油层 B、储集层 C、盖层 D、油气田 78. 圈闭预探阶段的地震详查工作中,测网密度为 A 。
A、1km×1km或1km×2km B、2km×2km或2km×4km C、4km×4km或4km×8km D、3km×6km或4km×4km 79. 在油气田评价过程中可以用 C 参数来预测油气田的产能。 A、原油的密度 B、原油的黏度 C、油层的物性 D、有机化学
11
80. 在油气田的评价勘探阶段,为了在不取心或少取心的前提下提高测井和录井资料解释水平,以了解含油层系中的分层情况,一般需要钻 B 井。 A、快速钻进 B、分层试油 C、重点资料 D、生产 81. 滚动勘探开发的最大特点是 C 。
A、勘探风险高 B、开发风险极低 C、勘探和开发交叉进行 D、先开发后勘探 82. 扶正器应加在套管上,一般放在 B 部位。
A、任意层段 B、油气层段 C、直井段 D、扩径井段
83. 在套管串结构中,最上一个磁性短节位于最上一个油层或可疑层顶界以上 C 。
A、0~15m B、15~20m C、25~30m D、30~40m 84. 油层套管串自下而上的程序是 C 。
A、套管鞋→引鞋→旋流短节→套管(1根)→阻流环(含回压阀)→套管串→联入
B、套管鞋→引鞋→阻流环(含回压阀)→套管(1根)→旋流短节→套管串→联入
C、引鞋→套管鞋→旋流短节→套管(1根)→阻流环(含回压阀)→套管串→联入
D、引鞋→套管鞋→阻流环(含回压阀)→套管(1根)→旋流短节→套管串→联入
85. 区域探井及重点预探井,由 D 组织现场验收及讨论完井方法,报局总地质师批准。
A、录井小队的小队长 B、设计单位负责人 C、上级行政领导 D、勘探部门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