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白质与酶工程知识点(完)---仅供参考
1、易错PCR: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来使PCR扩增过程中复制错配率增加,在目的基因中随机引入突变,继而获得蛋白质分子的随机突变体 * 提高镁离子浓度或加入锰离子
* 降低体系中一种的dNTP浓度(至少5-10%) * 运用低保真度DNA聚合酶 * 增加DNA聚合酶的浓度
属于无性进化:单一基因内进行遗传突变,费力、耗时,多用于小片段(800bp以下)
2、酶的概念: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特异底物(substrate)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生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
3、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NAD)。 辅基 :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FAD、FMN)
+
酶的活性中心 :或称活性部位,指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
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4、抗体酶或催化抗体 :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本质:免疫球蛋白,即具有催
化作用的免疫球蛋白 5、酶促反应特点:
① 酶促反应具有极高的效率
② 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结构特异性
③ 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对酶量的调节,对酶活性的调节
6、诱导契合假说:酶与底物相互接近时,其结构相互诱导、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进而相互结合。这一过程称为酶-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假说 。 7、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①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反应为一级反应。 ②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不再成正比例加速;反应为混合级反应。 ③ 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最大速度;反应为零级反应
8、Km与Vmax的意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