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 国 旅 游 地 理
中 国 旅 游 地 理
一旅游:个人或团体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到
异国他乡去吃、住、行、游、娱、购等活动,以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 二 旅游地理学:研究人类旅游、休憩疗养、康乐消遣 同地理环境 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 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第一篇旅游地理研究论文。 2 二战后:旅游成为全球性的现象。
3 20世纪70年代:旅游地理学文献大量增加。 4 1976年:旅游地理学被确立为地理一个分支。 5 旅游地理研究:
(1)发达国家: 理论研究较多,以实证为主。
(2)发展中国家:实际调研为主,理论研究较少 。 二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 古老的旅游形式: 帝王的出游、官员的宦游、诗人学者的漫游、和尚道士的云游、百姓的出游。 2 早期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徐霞客游记》等。 3 旅游地理学科研: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4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在以下方面表现突出: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普查、 旅游风景区规划。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内容 一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 与地理学科的关系:
介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部门地理学。 2 与旅游学科的关系: 介于地理学与旅游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 旅游者——收入、就业、假期、教育水平、生活阶段、个人偏好。
2 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历史遗存、文化环境、人工创造物。
3 旅游交通:可进入性的研究、旅游交通的特点、交通方式、各种交通方式的匹配。
4 旅游环境容量:自然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意义 和旅游者感应气氛的环境容量。 5 旅游区划:了解各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查明基本优势。
6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查明区域发展旅游的条件、评价发展可能性、指出发展方向。
7 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 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影响、文化影响。 8 旅游线路:旅游线路组合方式、组合原则、组合类型。
9 旅游地图: 要求:形象、直观、方便、实用。 三 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 1 中国区域内各类旅游资源
2 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
3 旅游区布局
第 二 章 旅 游 资 源 总 论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特性
一 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 1 广泛多样性:
(1)生产和商业场所。 (2)文教单位。 (3)科研基地。
(4)自然灾害的发生地。
(5)社会活动的地点、场所。 2 区域独特性
独特:与旅游者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差异大——吸引力大。 如:江南园林:私家园林多。
特色:明媚秀丽、曲折幽深,但令人局促。
原因: 多:河湖、园石、阔叶树;少:造园场地。 北方园林:皇家园林多。
特色:富丽堂皇,但秀丽妩媚不足。
原因:地形开阔平坦;少:河湖、园石、常绿树。 岭南园林:
特色:亚热带风光。造园条件最好。 3 群体组合性:各个旅游资源单体相互组合
旅游资源群体 ——观赏性提高——旅游价值提高。
如:宁夏沙湖风景区——有:湖、沙、苇、鸟组合 ——王牌风景区。
二 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
1 季节性 : 旅游“淡季”与“旺季” 原因: 气候的季节变化;人们外出旅游的时间变化。
如:东南沿海:有春秋两个高峰; 西北地区:8月份一个高峰:
哈尔滨、钱塘江、维坊、洛阳:突发的高峰。 2 时代性
旅游资源的变化:
(1)不是 —— 是: 宫殿、陵墓、城墙、寺庙、 岩浆、地震遗迹。
(2)是 —— 不是: 枯竭的泉水、断流的瀑布。 三 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
1 价值的不确定性:旅游资源的价值变数大。
影响因素:人的认识水平、审美需要、发现迟早、开发能力、 宣传促销条件。
2 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1)永续性:旅游资源大多可无限重复利用不断再生。
(2)不可再生性:自然景观、历史遗存一经破坏 无法恢复。 3 开发利用的方式的多样性和增值性 (1)旅游资源的价值可分为:
有形、无形、现时、潜在价值。 (2)旅游资源的价值:
可以超出自身而存在于与 旅游发生相互作用的客体中。 四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
五 1 观赏性:旅游资源的很重要的特征。 2 陶冶情操,开发智力:
获得知识、探险猎奇、体验民俗。 第 二 节 旅 游 资 源 的 分 类
一 按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分类:2大类6类74个基类。 1 自然旅游资源:3类景观(地文、水域、生物) 26个基类。
2 人文旅游资源:3类(古迹与建筑、消闲求知健身、 购物)48个基类。 二 按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 1 供陆上旅游活动的资源:
供露营、野餐、骑马、散步、狩猎、 攀岩、滑雪的旅游资源。
2 供水体为基础的旅游活动资源: 供钓鱼、水上活动、海上活动、 海岸活动的旅游资源。 3 供欣赏风景的旅游资源:
低地、乡野、高原山地、小山、山丘。
三 以旅游资源特性为主,结合旅游活动性质的分类 1 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
满足日常休闲需求——近。 2 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
满足中长期度假——远。 3 中间型游憩资源:
满足短期度假——中。 四 按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 1 国家级旅游风景资源:
游客吸引半径——世界、全国。 2 省级旅游风景资源:
游客吸引半径—国内、地区内、省内。
3 市(县)级旅游风景资源:接待本地游客。 五 按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分类 1 未开发或潜在的资源 2 已开发或即将开发的资源 3 现代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
六 从经营者角度对旅游资源的分类 1 有限旅游资源:
狩猎、垂钓、购物等旅游资源。 2 无限旅游资源:
游览、泛舟、滑冰、海水浴 等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 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 1 自然破坏:
(1)突发性破坏:地震、火山、海啸等。 (2)自然风化:
机械风化:如 秦始皇陵的高度:120米 65米。 化学分解:如鸽粪对建筑物、塑像的腐蚀作用。 2 人为破坏:
(1)建设性破坏:古城墙被拆、风景区工程建设不当、工业污染、 风景区采石、规划不当等。
(2)游客破坏:石刻、雕塑、壁画的损坏;踩踏; 直接破坏。 二 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1 减缓自然风化速度:为裸露的旅游资源加盖房子。 如 乐山大佛(曾)。 2 杜绝人为的破坏现象。
3 修复已破坏的旅游资源:如 黄鹤楼。
第 三 章 自 然 旅 游 景 观第一节 地文景观
一 山地景观
五岳 ——泰山、恒山、衡山、 华山、嵩山。
四大佛教圣山——五台山、峨眉山 九华山、普陀山。
五大道教圣山——青城山、龙虎山 武当山、齐云山、崂山。 黄山、雁荡山、武夷山、五大连池火山群。 花岗岩山地景观
泰山、衡山、华山、黄山、 九华山、崂山、普陀山等。 2 流纹岩山地景观
雁荡山、天目山、孤山等。 3 砂岩山地景观
火焰山、张家界、武夷山、齐云山、 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等。 (1)丹霞地貌景观
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安徽齐云山、 江西龙虎山等。 (2)砂岩峰林景观
武林源——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 4 高山景观
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等高山: 登山、滑雪、探险旅游。 5 高原景观
内蒙古高原——广阔无边;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石林溶洞;
青藏高原——山岳冰川、藏族风情。 二 岩溶景观
1 地表岩溶景观:长江三峡、虎跳峡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