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十一世纪中国福音事工的挑战
二十一世纪中国福音事工的挑战
2010-06-04 作者:佚名 来源:华传 点击:
25
发表评论(0条)
中国教会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里,一直被视为「宣教工场」,相信在未来一段长时间里仍会如此。但教会历史告诉我们,「宣教工场」的教会仍然可以是「宣教的教会」。中国教会进入廿世纪末,从南到北正在普遍的兴起一股宣教的醒觉。在二零零七年,中国将迎接基督教来华二百周年纪念,有理由相信,届时中国在宣教方面将会有质和量的飞跃。事实上,廿一世纪的中国教会完全有可能成为普世宣教运动中的一队「新军」。
主对我说:「人子啊,你要发预言,向风发预言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气息啊,要从四方而来,吹在这些被杀的人身上,使他们活了。』于是我遵命说预言,气息就进入骸骨,骸骨便活了。并且站起来,成为极大的军队。」(结卅七9-10)
约两百年前,一位西方宣教士站在澳门,曾向古老的中华大地发出悲愤的呐喊:「岩石啊,岩石啊!何时你才能裂开?」眺望神州茫茫土地上,无数枯干的灵魂在发出求救的呼声,他希望飞奔入枯骨当中发预言,宣讲神生命的信息!
中国曾是一块顽固的岩石,一块不能裂开的岩石,但是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看见神以祂的权能打开了这一「岩石」的大门!福音不但传入中国,宣扬在神州大地上,而且还在这一片土地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了!教会在中国已经深深扎下了根,没有任何的力量和权势可以消灭她,「阴间的权柄也不能胜过她」(太十六18)
尤其是在近一百年的历史里,中国教会在苦难中经历了火炼的洗礼,从襁褓中的婴孩逐渐成长,经历诸般试炼的考验,将成为大有作为的青年。廿世纪的血泪,将成为廿一世纪中国教会复兴扩展的种子,使中国教会在未来承担普世教会中宣教的使命。
一. 火炼洗礼的廿世纪
近一百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有极大的的变化。廿世纪初,延续了两千年的帝国封建体制,被一位杰出的基督徒政治家– 孙中山先生所带领的辛亥革命运动所推翻。但革命的果实,不久就被「复辟帝制」的袁世凯所践踏;接着的几十年,中国饱经战乱的蹂躏。护国战争,军阀混战、国共内战,以及艰辛的八年抗日战争,使中国饱尝了战争的苦楚。直至一九五零年,全面性的战争才告结束。
一九零零年义和团运动,使中国教会经历了历史以来最大的逼迫。当时全国有西方传教士近二千人,信徒约十一万二千多人,而在义和团运动中,传教士就殉道二百四十一人,中国信徒殉道则达二万三千多人。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九年,在知识界兴起「反基督教运动」,又使中国教会过早接受了一次思想领域的围剿。其后的种种战乱,使中国教会与中华民族一起
饱经蹂躏,但这五十年的战乱,并没有使中国教会消失,反而增长到近一百万的信徒,并借着本色化运动,使福音终于在中国本土上深深扎下了根。
一九七八年中国宣布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起了各方面的复苏:首先在经济领域,借着「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先富了起来,对「个体户」等私营企业的许可,也带动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和教育水准的提升,使文化领域开始呈现多样化,欣欣向荣的局面。在这时期中国教会的巡回布道事工经历极大的发展,八十年代起,复兴的浪潮开始从温州、河南,遍及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九十年代又以东北为首的北方省份相继有福音的复兴,九十年代另一个复兴的领域,出现在中国知识份子阶层中。八九年之后,在知识界掀起了罕见的「基督教热」,在全国各大专院校里,涌现出无数的查经班及学生团契,同时在北美的中国留学生中,也掀起了归主的浪潮,而且在其中神不断兴起献身者。
二. 充满挑战的廿一世纪
中华民族在廿世纪经历了不平凡的一百年,那么处于廿一世纪的今日又将会如何呢? 人类文明在过去的历史中,经历了四个划时代的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电子革命、资讯革命,那么在下一个阶段中,将会迎来怎样的革命呢?有一位宣教学家预测说:将是一个属灵革命的时期!人类与灵界的接触越发频密,宗教复兴的现象越发激烈。廿一世纪普世的教会都将面对一个极大的挑战!从世界的发展情势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地、清晰地感觉到「主再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普世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社会道德情况都在应验主耶稣在马太福音廿四章中所论及的「末世预言」。所以廿一世纪的中国教会,必将参与这末世的差传运动,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宣教的中国」,从而承担对普世宣教当肩负的责任。
要经历更大更全面的复兴,迎接差传世纪的到来,廿一世纪的中国教会应当回应以下的七个挑战:
1. 内外环境的挑战 – 护教者的回应
未来的中国政治环境,在短期内不会对基督教有大的转变,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仍会遭受敌视及逼迫;而无神论、儒释道混合的信仰意识形态环境,在短期内也不会有转变。基督教除了这种从外界环境而来的挑战之外,更有对教会内护教的挑战:从国外带来的异端极端、及国内引发的异端极端都会继续搅扰和混乱主的教会。早期罗马教会在政府的逼迫,异教徒的攻击,及异端极端的骚扰之下,兴起了爱任纽(Irenaeous)、特土良(Tertullian)、游斯丁(Justin)、亚他那修(Athanasius )等护教士,勇敢护卫主的教会,直至殉道。廿一世纪中国教会也需要兴起自己的护教士,回应内外环境的挑战。
2. 福音化的三大路向– 布道家的课题
欲要福音传遍中国,有三个路向是未来的布道家所要面对的课题:
a. 从农村到城市。过去教会的复兴主要都在农村,但中国已渐步上人口城市化,所以必须赶紧在城市内传福音,免得落入城市成为「福音沙漠化」的地区。
b. 从基层到多层。教会复兴主要在农村地区,使信徒结构以基层占绝大多数,欲要使中国
福音化,福音的传播必须从基层扩散到多层,进入各个阶层。
c. 从东部到西部。这几十年来在中国东半部地区,福音广传的门基本打开,但在西半部,特别是西藏、青海、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人还没有听过福音,很多地区仍没有教会。从东向西扩展,传遍西部地区之后,就有可能沿着丝绸之路将福音传回耶路撒冷!
3. 教会面对工人荒– 神学教育家的责任
中国教会在过去几十年里,神学教育整整中断了三十年,工人缺乏的情况更加显著。因此面对中国教会要积极的培育出各方面的事奉人力,才能迎接廿一世纪的庞大需要。
4. 必须面对的神学课题– 神学家的思辨
中国教会已经呈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神学课题: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本色化神学的建立、基要派布道神学与自由派社会福音神学、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的路线、苦难道路中十架神学的反省及建立、神迹奇事引来的灵恩神学、信仰经历与文化学术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都需要有神学家以前瞻而未雨绸缪的方式去思辨廿一世纪的神学课题。
5. 行政与路线的问题– 行政家的领导
神国在地上的扩展,绝不是只靠几个全职工人就可以进行的,乃是需要全体教会的总动员。因此,廿一世纪的中国教会也需要兴起大量的基督徒政治家、基督徒思想家、基督徒文学家、基督徒科学家、基督徒医学家、基督徒企业家、基督徒艺术家等,来投身于福音化的伟业。
6. 向普世教会还债– 宣教运动家的使命--「宣教的中国」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接受那么多国家差遣来的宣教士,有那么多的物质钱财投入,而中国又流了那么多宣教士的血;中国实在是对普世欠了最多福音债的国家。中国教会啊!你应当兴起,你应当为祖先认罪,你应当站起来作大丈夫,带着福音走向世界,与普世宣教大军一起,接过那传递过来的最后一棒,将拯救人灵魂的福音传给万邦!
三. 廿一世纪中国福音事工的策略
瞻望廿一世纪的中国教会,充满挑战及希望,笔者期望中国教会能稳定及健康的发展,并成为普世差传运动的一队主力军。以下提出建议,愿与大家共勉:
1. 对中国教会的建议
a. 综合性福音事工策略
主在颁布的大使命时,已经告诉我们大使命的福音事工策略: 大使命经文权柄与能力对象与范围任务与行动
太廿八18-20 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主的同在万民门徒训练,建立教会(施洗),教导 可十六15-20 神迹奇事,信与不信的判断普天下,万民广传福音,医病赶鬼,说新方言,显异能
路廿四46-49 从上头来的能力从耶路撒冷直到地极奉主名传道,祷告等候圣灵 约廿21 道成肉身(圣父差遣圣子) 圣子差遣我们差传 约廿一15-17 对主的爱 羊群 牧养
徒一8 圣灵的能力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见证
根据以上大使命经文的启示,我们可以勾画出一个综合性福音事工策略。这一策略,能使我们看见福音事工的整体画面,这一事工策略也展示一条中国教会走向复兴及差传道路的清晰路线。
b. 全面的神学教育体系
中国福音事工,不但需要一个从圣经启示而来的良好策略,更需要能承担使命的属灵工人。为迎接廿一世纪中国福音事工的挑战,中国神学教育要负起关键性的责任。因此笔者设计了廿一世纪全面型神学教育的模式如下:
第五层研究院不断研究中国教会及神学教育并推动事工 第四层神学教育多年制度策略型,训练高层传道人 第三层工人培训1-2年制普及型,训练基层传道人 第二层义工培训训练义工去带动平信徒栽培运动 第一层平信徒栽培针对全面性信徒训练,并获得万民 2. 整体性历史使命的承担
九十年代神在中国知识阶层兴起两股重要的运动,一是在大学生当中兴起的查经班及团契,另一是在海外中国留学生当中兴起的归主浪潮。这一批基督徒将成为中国宣教的一股重要力量;也对廿一世纪的中国产生重的大影响,这两股的运动需要继续发展和复兴下去,甚至在他们当中出现基督徒政治家、基督徒思想家、基督徒文学家、基督徒艺术家、基督徒科学家、基督徒医学家、基督徒企业家等等。 (参图)
基督徒政治家
基督徒思想家 基督徒文学家
海外学人事工基督徒艺术家第三工场事工 基督徒科学家 基督徒医学家 基督徒企业家
图:整体性历史使命的承担
3. 对海外教会的建议: a. 传统宣教策略的运用
中国教会是借着海外教会的宣教而诞生的,在成长过程当中,海外教会在人力、物力上也为中国教会付上了极大的代价。虽然说,中国教会近期的增长在根本上是由于本土教会的努力,但不要忘记,中国乃是世界上最大的福音禾场,有全世界最多的未信者,因此中国的福音化乃是普世教会的挑战。海外教会在过去近两百年的中国宣教过程中,累积了很多宝贵的宣教经验,那些可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传统宣教策略,在廿一世纪仍可继续沿用。这些传统包括:(1) 代祷事奉,(2)福音广播,(3)文字工作,(4)门徒训练,(5)研究工作。
b. 创新宣教策略的运用
中国在不断走向世界,开放的幅度越来越大。但中国仍然有别于东欧「后共产国家」,而属于「创启国家」(Creative Access Nations)的行列。廿一世纪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会更加趋于多元化及复杂化。因此,海外教会需要运用更多创新的宣教策略进行中国宣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