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审定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文档仅供参考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2、出示例5,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答:(略)。 拓展应用 总 结 作业布置 29页10、12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完成课后做一做。 圆柱的体积 板书设计 例5、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答:(略)。 教学札记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新授课 备课人 圆柱的容积 XXX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 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容积。 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 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 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容积。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复习旧知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容积。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仔细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注意是怎样统一单位。 生:3.14×(8÷2)×7+3.14×(8÷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拓展应用 总 结 作业布置 教材28页6题。 求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要怎样计算?如果知道圆柱底面的半径或直径,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29页13题 圆柱的容积 例7、3.14×(8÷2)×7+3.14×(8÷2)×18 板书设计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答:(略).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 圆锥的认识 XXX 执教时间 教学札记 教 学 目 标 能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锥的特征。知道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能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锥的特征。 知道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 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上面哪些 是圆柱体? 哪些是圆锥体?哪些不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 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 2. 揭示课题,板书:圆锥的认识 (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锥,摸一摸量一量,比一 比,你发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特点. (2)用笔画一画圆锥,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例1、讨论、交流、总结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底面1个 ( 圆) 侧面1个 ( 曲面) 3.学习圆锥的高. 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高在哪里?师指母线,问: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 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顶点1个 高1条) (4)师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测量圆锥的高.使学生明 确:圆锥顶点至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二)圆锥形状的认识。 1.引导观察 (1)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请 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 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师指导透视图,示范画。 拓展应用 总 结 作业布置 完成做一做。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5页2题 圆锥的认识 底面1个 ( 圆 ) 侧面1个 ( 曲面 ) 顶点:1个 顶点至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只有1条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新授课 备课人 圆锥的体积 XXX 执教时间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教 学 目 标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文档仅供参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