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各省区中考真题—精选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5各省区中考真题—精选文言文阅读汇编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0:11:37

答:重视感化教育;教以谋生之法;断其做贼后路,致其终生无法偷盗。(共三点,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时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先从文中找出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述。

1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做到____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甲】文还委婉批评后主有“ ”(用文中一词)的行为错误。(2分)

赏罚得当(1分,赏罚分明.有奖有罚,赏罚公\\平等意思都对)偏私(1分) 【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文是诸葛亮对君主刘禅的劝谏,要他做到赏罚公平,同时委婉地道出他对后宫“偏私”的错误行为;乙文中'写到了知县对孝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进行表彰宣扬,对小偷进行一定的惩罚,做到了有奖有罚。

【附译文】

陆知县空闲时.(常常)带丰书和一差役,一村一村结合时事讲解乡规民约,百姓都很喜欢听,(他讲的)通俗易懂、理由充分,容易(让人)遵从,没有阻碍和难以做到的。(陆知县)遇到孝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立即表彰宣扬,并且为了他感叹赞赏说“我比不上啊。”凡是抓到小偷,就(会对他)说:”你也是有人必的人啊,何至于做这种事7”小偷回答:“小人(这是)被贫穷逼迫罢了。”陆知县说:“这不难(解决)获得利益最丰厚的事,没有什幺比得上纺棉织布,.而且人人能做这事。”随即命令仆人买一斤多棉花在公堂的右侧,把纺棉的方法教给小偷。又说:“学会了,就放了你,学不会,就是你懒惰,加倍惩处。”小偷希望很快被释放,没有不专心学习的,几天时间,就学会纺棉了。陆知县说:“这本钱只不过几百钱,现在几天之内,已经赚取了许多,除去你的伙食钱外,还剩余几百钱,你回家就从事这个职业。如是再-犯,是不会饶恕你的。”小偷哭着离开,(像这样)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偶尔又犯的,就先打他(一顿),然后再教导他,并罚他在公堂上纺一个月棉花。屡教不改的,就说:“这种人不能改变了。”(然后),派两个差役用胳膊夹住他,急速走上一千多步,用热醋(从他口中)灌入,当一碗醋喝到一半的时候,让一人突然拍他的背部,(小偷)就会咳嗽不止,一辈子治不好,再也不能做小偷民.(只好)仍旧纺棉,一直到死。

43. (2015?辽阳中考)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1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41

【注释】①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牡畜的草。求:寻找,寻求。④烦御:烦劳驾驭。⑤顿:整顿,这里指拉。⑥辽:远。⑦骀(tái):劣马。⑧试:试验。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只是 (2)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 方法 1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不屡策,不烦御 ..B.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所以饮水食刍 ..C.而伯乐不常有 不舍昼夜而追之 ..D.其真不知马也 在当其所能而已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 (2)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2分)

13.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要善于识别人才(1分),重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1分)。(共计2分)

44. (2015?烟台中考)

文言文阅读(11分)

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①曰:“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②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③。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④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⑤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哉?”

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②厌:满足。③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④遇:对待。权:权宜,变通。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A.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 上使外将兵 .. B.战陈之事,不厌诈伪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C.虽愈利,后无复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D.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 肉食者谋之 ..

11.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诈伪遇人”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皆以美于徐公 ..

C.虽不能察,必以情 D.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12.翻译句子。(2分)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放火焚烧山林来打错,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

13.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42

的君主。(3分)

45. (2015?新疆中考)

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野芳发而幽香 芳:香花 .

?杂然而前陈者 陈: 摆开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欲信大义于天下 .. B.而年又最高 而其主不能守 .. C.名之者谁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难度较小。A.都是介词,“在”的意思;B.而且/可是;C.代词,它/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用/因为。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句: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句: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景色。

15.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略。(能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乐观”谈感受即可)

43

46. (2015?绍兴中考) 课外文言文阅读(13分)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l)楚王好安陵君(喜欢,偏爱,宠信)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借,借出 )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答应,允许 ) (4)景睢失色而退( 脸色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我以为你是为楚王谋利才说了这件事,你竟然把田送给百姓以达到施恩的目的吗? 11.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 B )(3分) A.《唐雎不辱使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记》

47. (2015?舟山中考) 古文阅读

裴琰之(15分)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5.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4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答:重视感化教育;教以谋生之法;断其做贼后路,致其终生无法偷盗。(共三点,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时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先从文中找出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述。 1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做到____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甲】文还委婉批评后主有“ ”(用文中一词)的行为错误。(2分) 赏罚得当(1分,赏罚分明.有奖有罚,赏罚公\\平等意思都对)偏私(1分) 【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文是诸葛亮对君主刘禅的劝谏,要他做到赏罚公平,同时委婉地道出他对后宫“偏私”的错误行为;乙文中'写到了知县对孝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进行表彰宣扬,对小偷进行一定的惩罚,做到了有奖有罚。 【附译文】 陆知县空闲时.(常常)带丰书和一差役,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