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集中供热站及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三材 水 泥 耗量
2、某镇概况与项目建设条件
2.1某镇概况
某镇地处松辽平原与高原东侧次生沙地交界地带,被西拉木伦河、新开河所夹,是西辽河冲击平原的一角,全镇境地势高差不大,平均海拔高度为290米,由西向东倾斜,南北平均宽度约7.5公里,东西长50公里,呈西窄东宽的梯形状,全镇总区域面积33公里,其中耕地11.2万亩,土壤肥美、物产丰富、气候适
t 300 宜,地上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某镇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经济类型的大镇,农副产品比较丰富,近些年来,全镇各村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部结构,农村经济产业化框架已经奠定,已开发建设的优质水稻、绿色果树、蔬菜瓜果、育肥牛四大主导产品基地已形成规模优势。目前,全镇优质水稻面积已达4万亩,优质果树1.5万亩,蔬菜瓜果1万亩,全镇已形成了稳定的年产玉米9000万斤、豆类500万斤、水稻4000万斤、鲜果700万元、蔬菜瓜果6000万斤的生产能力。生产的金红苹果\以\草原龙果\和\草原圣果\的美名享誉区外,远销、、、市等省市,生产的优质大米、\苹果被某市农业产品鉴定委员会命名为市级首批农业名牌产品,随后又被自治区绿色食品办公室、国家绿色食品鉴定委员会以\草原明珠\品牌注册。某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形成了某农贸交易十分发达这一重要经济特征,是某市西部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镇有远近闻名的双合兴万人大集,市场占地面积200亩,集市贸易辐射200多个村屯,15万农牧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某镇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1.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30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2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8.5万头;其中生猪6.5万口;黄牛存栏5200头。全镇有林地面积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财政收入达52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达600多家,其
中、、、、等外来客商投资兴办的企业达50多家。从业人数达3500人。
2.2镇区供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镇区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主要以煤和玉米秸秆作为主要燃料,而使用的煤种大多数是当地的霍林河煤和的块煤,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某镇的主要燃料,镇区的现状供热形式为分散式供热,大部分单位供热采用自备独立锅炉房,尚有一些单位因经济困难没有集中供热设施而采用小炉具取暖。镇区所有燃煤采暖锅炉大部分烟囱在20米以下,除尘设备旧,排烟均为低空排放,加上冬季逆温层的影响,镇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严重。
统计到2010年10月底,镇区已建成锅炉房20余座,安装各型锅炉约有90台,总锅炉容量约为180兆瓦,主要是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宾馆、学校采暖用和部分工业使用。镇住宅楼很多居民冬季采暖仍然以小锅炉为主。
调查结果表明,某镇镇区的冬季取暖方式比较落后,供热规模都很小,布局分散不合理,。由于联片采暖锅炉房的供热规模较小,则锅炉的单台容量也不可能大,最大为1.4-2.8兆瓦(2-4吨/小时)。镇区现有热水锅炉90台,大部分都是2t以下小锅炉。这样容量的锅炉热效率很低,一般只有40%-50%。按国家及省劳动保护部门规定,此容量的锅炉可以不对炉水进行“除氧”处理,可以采用干式除尘。所以,造成锅炉(包括管道系统)腐蚀严重。另外,由于小锅炉一般都采用简单的排烟除尘设备(无脱硫手段),加之运转工人技术水平
低,岗位责任心不强,管理一般化等因素,造成了除尘效率低下,各个小烟囱大量冒黑烟,加重了冬季镇区上空大气污染程度。在镇区更有数百户居民采用当地生产的家用小锅炉供暖。对大气环境形成常年污染。
2.3 镇区供热环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目前小型锅炉过多,容量小,效率低(平均45%),烟囱均为铁皮钢制烟囱或砖混结构,高度较低,加之消烟除尘设施落后、老化、不完善,造成当地相当严重的大气污染。
l、污染严重:
小型锅炉分散面广,其配套的除尘设备普遍效率底,相当一部分小锅炉房没有正规的除尘器,尤其在采暖季大气污染较严重。 2、浪费能源
分散的小锅炉均以煤为燃料。单台容量在2.8兆瓦(4吨/时蒸汽锅炉或2.8兆瓦热水锅炉)及其以下锅炉一般出力不足,能耗高,热效率低。 3、影响小城镇建设
大量的小锅炉分散在镇区各个位置,煤灰渣在镇道路上交叉送输,既影响交通,又影响镇容卫生。
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分析,某镇的供热现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目前供热系统无统一规划,镇区锅炉房布置零乱,各部门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