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3份合集)2020届安徽省定远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满足以下关系式:2C2H5OH~H2,则由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物质的量为0.25mol,而水也能与钠反应生D项错误;成氢气,则5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与足量的钠反应,放出H2的分子数目大于0.25NA, 答案选C。 11.C 【解析】 【详解】
A.碳酸钠的溶解度应该大于碳酸氢钠,实际碳酸氢钠在含钠化合物中属于溶解度相对很小的物质。选项A错误。
B.同周期由左向右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稳定性应该是:HCl>PH3。选项B错误。 C.C2H5OH分子中有羟基,可以形成分子间的氢键,从而提高物质的沸点。选项C正确。
D.同周期由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所以碱性应该是:LiOH>Be(OH)2。选项D错误。 【点睛】
解决此类问题,一个是要熟悉各种常见的规律,比如元素周期律等;另外还要注意到一些反常的规律。例如:本题的选项A,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一般碳酸盐比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碳酸钙难溶,而碳酸氢钙可溶,但是碳酸钠却比碳酸氢钠溶解度大。此外,比如,碱金属由上向下单质密度增大,但是钾反常等等。 1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CuO+C高温Cu+CO,2CuO+C高温2Cu+CO2,A错正确;
B. Fe在Cl2中燃烧,只会生成FeCl3,B错误;
C. 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C正确;
D. 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NH3·H2O+SO2 =(NH4)2SO3+H2O,NH3·H2O+SO2 =NH4HSO3,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B。 13.B 【解析】 【详解】
A.苯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但苯也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 B.溴苯与四氯化碳互溶,则溴苯中溶解的溴不能用四氯化碳萃取而除去,故B错误;
C.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反应制取硝基苯的实验最好采用水浴加热,便于控制反应温度,故C正
确;
D.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加以鉴别,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4.A 【解析】 【分析】
X、Y、Z、Q、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R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Q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则Q只能处于IA族,R处于ⅣA族,R与X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者同主族,且R的原子半径较大,故X为C元素、R为Si元素;最外层电子数Z>Y>4,且二者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故Y、Z处于第二周期,Z能够形成离子Z2-,故Z为O元素,则Y为N元素;Q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O2-相同,且Q处于IA族,故D为Na,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C元素,Y是N元素,Z是O元素,R是Si元素,Q是Na元素。 A.化合物XZ2是CO2,该物质是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中含有共价键,A错误;
B.在上述五种元素中只有Q表示的Na元素是金属元素,因此五种元素中Q的金属性最强,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C,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NH3>CH4,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Si,所以酸性:HNO3>H2SiO3,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相互关系进行元素推断是本题解答的关键,难度适中。 15.B 【解析】 【详解】
A.CH3COONH4溶液中CH3COO-与NH4+均要水解,其数目均小于NA,故选项A错误;
B.葡萄糖为五羟基醛,果糖为五羟基酮,同时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二者任意比例混合,所含羟基数目为0.5NA,故选项B正确;
C.由于Na为1mol,与足量O2反应,无论生成什么产物,Na失去NA个电子,故选项C错误; D.1LpH=13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的c(OH-)=10-13mol/L,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NaNO2+NH4Cl
NaCl+N2↑+2H2O c 用酒精灯微热蒸馏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
一段时间,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c 不变 61.5% 【解析】 【分析】
制取氮化铝: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制取氮气NaNO2+NH4Cl
NaCl+N2↑+2H2O,装置中分液漏斗与
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平衡内外压强,使NaNO2 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制得的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碱石灰干燥氮气,氧化铝、碳和氮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Al2O3+3C+N2
2AlN+3CO,D防止空气进入反应装置干扰实验;
(1)饱和NaNO2与 NH4Cl溶液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 (2)根据实验的需要结合大气压强原理来回答;
(3)只要先将装置密封再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进行气密性验证; (4)实验必须对有毒气体进行尾气处理,防止空气污染;
(5)氮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氨气进入广口瓶后,如果装置密闭,广口瓶中压强会增大,那么就会有水通过广口瓶的长管进入量筒中,根据等量法可知,进入到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就等于生成的氨气的体积.所以通过量筒中排出的水的体积就可以知道氨气的体积,然后有氨气的密度求出氨气的质量,进而根据方程式求出氮化铝的质量。
①产生的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氨气溶于水需要把气体与水隔离,因此应选择不能与氨气产生作用的液体作为隔离液;选用的试剂应是和水不互溶,且密度大于水的;
②反应前广口瓶的上方留有的少量空间填充的是空气,反应后广口瓶的上方留有的少量空间填充的是氨气,氨气代替了开始的空气,把最后空间中充入的氨气当成开始时的空气即可;
③根据氨气的体积计算出物质的量,得出其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根据氮原子守恒,来计算氮化铝的百分含量。 【详解】
制取氮化铝: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制取氮气NaNO2+NH4Cl
NaCl+N2↑+2H2O,装置中分液漏斗与
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平衡内外压强,使NaNO2 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制得的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碱石灰干燥氮气,氧化铝、碳和氮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Al2O3+3C+N2
2AlN+3CO,D防止空气进入反应装置干扰实验。
NaCl+N2↑+2H2O;
(1)饱和NaNO2与 NH4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反应为NaNO2+NH4Cl故答案为:NaNO2+NH4Cl
NaCl+N2↑+2H2O;
(2)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具有平衡气压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故选c;
(3)关闭分液漏斗开关,使装置处于密闭体系,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锥形瓶外壁,由于热胀冷缩,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装置漏气,故答案为:用酒精灯微热蒸馏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一段时间,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4)实验必须对有毒气体进行尾气处理,应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防止空气污染,故答案为: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5)①酒精、汽油虽然都不能与氨气发生反应,但它们却都极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气体对实验有影响而且挥发完后不能再起到隔离氨气与水接触的作用;同时由于酒精易溶于水,也不能达到隔离的目的;CCl4密度大于水,不能起到隔离作用,而植物油既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也不易挥发,可以把氨气与水进行隔离;故答案为:c;
②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而不是收集纯净的气体,因此,把最后空间中充入的氨气当成开始时的空气即可,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故答案为:不变;
③氨气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是0.15mol,所以氮化铝的物质的量是0.15mol,质量是0.15mol×41g/mol=6.15g,所以氮化铝的质量分数为【点睛】
本题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与实验操作评价、物质含量测定、化学计算等,理解实验原理是关键,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中全面把握基础知识。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C7H7NO2 羧基、氨基 ac n
+nH2O 取代反应 保护氨基
6.15×100%=61.5%,故答案为:61.5%。 10+H2O+CH3COOH
【解析】 【详解】 (1)由甲的结构简式
,则甲的分子式为C7H7NO2,所以甲的最简式为C7H7NO2 ;由丙的
结构简式
,所以丙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氨基;答案:C7H7NO2 ; 羧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