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3份合集)2020届安徽省定远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可以腐蚀印刷屯路板上的Cu,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 B.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故可用于制作半导体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代替Cl2处理饮用水,既有杀菌消毒作用,又有净水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不能说明铁的金属性强于铜,故错误;
B.硅位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所以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与其熔点硬度无关,故错误;
C.二氧化硫氧化性与漂白无关,故错误;
D. K2FeO4中的铁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还原产物为铁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杀菌消毒同时能净水,故正确。 故选D。
2.化合物M(如图所示)可用于制备各种高性能防腐蚀涂料。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占据三个不同周期,W与Z的质子数之和是X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Z>X
B.X元素的族序数是Y元素的2倍 C.工业上电解熔融Y2X3化合物制备单质Y D.W与X形成的所有化合物都只含极性共价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占据三个不同周期,则W为第一周期主族元素,W为H,Z应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可知,Z可形成3个单键和1个双键,因此,Z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Z为P,W与Z的质子数之和是X的2倍,X的质子数=为O,根据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Y可形成+3价阳离子,则Y为Al,以此解答。
15?1
=8,则X2
【详解】
A. X为O,第二周期元素,Y为Al,Z为P,Y、Z为第三周期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原子半径:Y>Z>X,故A正确;
B. X为O元素,第ⅥA族元素,Y为Al元素,第ⅢA族元素,X的族序数是Y元素的2倍,故B正确; C. X为O,Y为Al,Y2X3为Al2O3,工业上制备单质Al的方法为电解熔融Al2O3,故C正确; D. X为O,W为H,W与X形成的化合物有H2O和H2O2,H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氢元素和氧元素可以形成水,含有极性键,或是过氧化氢,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3.Cl2可用于废水处理。向KCN溶液中先加入足量KOH溶液再通入氯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两种无毒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无毒的气体均为还原产物 B.反应后溶液的pH会升高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D.每转移2NA个电子时,一定会生成13.44 L的气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KCN溶液中先加入足量KOH溶液再通入氯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两种无毒的气体,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2KCN+8KOH+5Cl2=2CO2+N2+10KCl+4H2O,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碳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4价,二氧化碳是氧化产物。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0价,氮气是氧化产物,选项A错误;
B.氢氧化钾生成氯化钾,碱性变成中性,所以溶液的pH会降低,选项B错误;
C.由反应2KCN+8KOH+5Cl2=2CO2+N2+10KCl+4H2O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选项C正确;
D.状况不知,所以无法求气体的体积,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4.肼(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25℃、101kPa时,0.25mol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放出133.5kJ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g) ΔH=-534kJ·mol-1 B.N2H4的燃烧热534kJ·mol-1
C.相同条件下,1molN2H4(g)所含能量高于1molN2(g)和2molH2O(g)所含能量之和
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发生不需要克服活化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由已知25℃、101kPa时,0.25mol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放出133.5kJ热量,则1mol肼燃烧放出的热量为534 kJ,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 N2(g)+2H2O(g)△H=-534 kJ.mol-1,故A正确。
B. 燃烧热是指生成为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但水蒸气都不是稳定的氧化物,N2为单质,故B错误。 C.由N2H4(g)+O2(g)= N2(g)+2H2O(g)△H=-534 kJ.mol-1,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1 molN2H4(g)和1 mol O2(g)所含能量之和高于1 mol N2(g)和2 mol H2O(g)所含能量之和,故C错误;
D.化学反应实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消耗能量,且两个过程能量不相等,因此需要克服活化能,故D错误; 答案:A。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标准状况下,6.72L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C.1.0L1.0mo1·L-1 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D.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氯气和水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A,故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6.72LN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可知,0.3mol二氧化氮完全反应生成0.1molNO,转移了0.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故B错误;
C. NaAlO2水溶液中,除了NaAlO2本身,水也含氧原子,故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大于2NA个,故C错误;
D. 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为NA,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6.下列各项中的两个量,其比值一定为2∶1的是 ( ) A.在反应2FeCl3+Fe =3FeCl2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
14g=0.5mol,含有1mol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目
28g/molB.相同温度下,0.2 mol·L-1CH3COOH溶液与0.1 mol·L-1CH3COOH溶液中c(H+) C.在密闭容器中,N2+3H2?2NH3已达平衡时c(NH3)与c(N2)
D.液面均在“0”刻度时,50 mL碱式滴定管和25 mL碱式滴定管所盛溶液的体积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还原产物由氧化剂FeCl3被还原得到,氧化产物由还原剂Fe被氧化得到,显然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正确;
B、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OO-+H+, L-1的CH3COOH加水稀释时促进电离,故0.2 mol· L-1CH3COOH溶液中c(H+) 之比小于2∶1,错误; 溶液与0.1 mol·
C、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合成NH3反应,达到平衡时c(NH3)与c(N2)之比与N2的转化率有关而与各自的化学计量数没有必然联系,错误;
D、由碱式滴定管的结构可知滴定管50 mL或25 mL的刻度线以下的部分还装有液体,故二者体积之比不等于2∶1,错误,答案选A。
7.由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推断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将红热的炭放入浓硫酸中产生的气体A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B 将稀盐酸滴入Na2SiO3溶液中 溶液中出现凝胶 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C 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 稀硝酸后沉淀溶解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D 色,再滴加新制氯水 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A.C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使石灰水变浑浊; B.盐酸为无氧酸;
C.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反应,二氧化硫可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 D.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可知不含铁离子。
B.B
C.C
D.D
溶液显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非金属性:Cl>Si 先产生BaSO3沉淀,后BaSO3溶于硝酸 石灰水变浑浊 炭被氧化成CO2 现象 结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