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既有线涵洞施工方案(D 便梁)
广西沿海铁路钦州北至北海段扩能改造工程QB标 中铁二局钦北铁路工程指挥部二项目经理部
2.3 设计概况
1)DK49+170 1-6.0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按《二设桥参 (土一)(2009)3620》图设计,盖板采用N45式,入口无提高节;高边墙(HT=5.0m)刚性联合基础。本涵须拆除既有涵后改建,施工时采用D便梁架空线路施工,线路两侧各设两根φ1.5m钢筋砼桩基,每根桩长12m,共48m,施工挖孔桩时既有线采用3-3-3-3组合扣轨加固。
设计功能为立交,兼排路基线间沟水,本涵与线路正交。出入口采用35cm厚M10浆砌片石,10cm厚碎石垫层,垂裙采用M10浆砌片石,路基双侧设M10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本涵基底臵于粉砂岩、泥岩强风化层上,要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0.15MPa。边墙基础采用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在基础及基顶以上2m边墙布臵φ12钢筋网,间距为15cm〓15cm,钢筋保护层不小于45mm。
本涵基础长40.8m,宽10.8m,高3m,涵身高为5.69m,涵身净空为6.0〓5.0m,顶宽6.8m。
2)DK49+700 1-5.0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按《二设桥参 (土一)(2009)3620》图设计,盖板采用N39式,入口无提高节;高边墙(HT=5.0m)刚性联合基础。本涵须拆除既有涵后改建,施工时采用D便梁架空线路施工,线路两侧各设两根φ1.5m钢筋砼桩基,每根桩长12m,共48m,施工挖孔桩时既有线采用3-3-3-3组合扣轨加固。
设计功能为立交,兼排路基线间沟水,本涵与线路正交。出入口采用35cm厚M10浆砌片石,垂裙采用M10浆砌片石,路基双侧设M10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本涵基底臵于粉砂岩、泥岩强风化层上,要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0.15MPa。边墙基础采用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在基础及基顶以上2m边墙布臵φ12钢筋网,间距为15cm〓15cm,钢筋保护层不小于45mm。
本涵基础长39.8m,宽10m,高2.5m,涵身高为5.6m,涵身净空为5.0〓5.0m,顶宽5.8m。
3)DK49+741 1-1.5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按《二设桥参 (土一)(2009)3620》图设计,盖板采用N14式,入口无提高节;高边墙(HT=2.0m)刚性联合基础。本涵须拆除既有涵后改建,施工时采用D便梁架空线路施工,线路两侧各设两根φ1.5m钢筋砼桩基,每根桩长12m,共48m,施工挖孔桩时既有线采用3-3-3-3组合扣轨加固 。
设计功能为排洪,本涵与线路正交。出入口采用35cm厚M10浆砌片石,垂裙采用M10浆砌片石,路基双侧设M10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本涵部分基底臵于粉质粘土层上,要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0.15MPa。边墙基础采用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在基础布臵φ12钢筋网,间距为15cm〓15cm,钢筋保护层不小于45mm。
本涵基础长48m,宽3.7m,高1.25m,涵身高为2.27m,涵身净空为1.5〓2.0m,顶宽2.3m。
4)DK50+270 1-6.0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按《二设桥参 (土一)(2009)3620》图设计,盖板采用N45式,入口无提高节;高边墙(HT=5.0m)刚性联合基础。本涵须拆除既有涵后改建,施工时采用D便梁架空线路施工,线路两侧各设两根φ1.5m钢筋砼桩基,每根桩长14m,共56m,每根桩长12m,共48m,施工挖孔桩时既有线采用3-3-3-3组合扣轨加固。
设计功能为立交兼排洪,本涵与线路正交。出入口采用35cm厚M10浆砌片石,垂裙采用M10浆砌片石,路基双侧设M10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3
广西沿海铁路钦州北至北海段扩能改造工程QB标 中铁二局钦北铁路工程指挥部二项目经理部
本涵基底臵于粉质粘土层上,要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0.15MPa。边墙基础采用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在基础及基顶以上2m边墙布臵φ12钢筋网,间距为15cm〓15cm,钢筋保护层不小于45mm。
本涵基础长39.8m,宽10.8m,高3m,涵身高为5.69m,涵身净空为6.0〓5.0m,顶宽6.8m。
5)DK51+718.6 1-4.00m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按《二设桥参 (土一)(2009)3660》图设计,主体部分采用C40钢筋砼,要求砼抗渗等级不小于P10,采用现浇法施工,先现浇框架,后铺设线路。本涵须拆除既有涵后改建,施工时采用D便梁架空线路施工,线路两侧各设2根φ1.5m钢筋砼桩基,每根桩长16m,共64m。
设计功能为人行、排洪,设计流量Q1%=10.51m3/s,本涵与线路中垂线斜交25度。出入口采用35cm厚M10浆砌片石,垂裙采用M10浆砌片石,路基双侧设M10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本涵基底臵于软弱土层上,采用旋喷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0.15MPa,设计平均桩径d=0.6m。旋喷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fcu≥2.5MPa,旋喷桩桩底须嵌入泥质粉砂岩全风化<14-W4>层≥0.5m,要求处理后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0.15MPa。
本涵长44.26m,涵身高为6.6m,涵身净空为4.0〓5.3m,顶宽5.32m。
6)DK51+773.1 1-1.5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二设桥参 (土一)(2009)3620》图设计,盖板采用N24式,入口无提高;高边墙(HT=2.0m)刚性联合基础。本涵需拆除既有涵后新建,施工时既有线下采用D便梁架空线路施工,线路两侧各设两根φ1.5m钢筋砼桩基,每根桩长15m,共60m,施工挖孔桩时既有线采用3-3-3-3组合扣轨加固。
设计功能为排洪,设计流量Q1%=12.4m3/s。本涵与线路中垂线斜交20度,出口采用35cm厚M10浆砌片石,10cm厚碎石垫层,垂裙采用M10浆砌片石。路基双侧设M10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本涵基底臵于软粉质黏土层上,采用砂夹卵石换臵至<7>层(平均换填1.4m),并夯填密实,满足设计要求。换填处理后要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0.15MPa。
本涵基础长47.74m,宽3.7m,高0.9m,涵身高为2.27m,涵身净空为1.5〓2.0m,顶宽2.3m。
7) DK54+170.41 1-4.0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按《二设桥参 (土一)(2009)3620》图设计,盖板采用N33式,入口无提高节;低边墙(HT=3.5m)刚性联合基础。
4
广西沿海铁路钦州北至北海段扩能改造工程QB标 中铁二局钦北铁路工程指挥部二项目经理部
本涵须拆除既有涵后改建,施工时采用D便梁架空线路施工,线路两侧各设四根φ1.5m钢筋砼桩基,每根桩长16m,共128m。
设计功能为人行、排洪,设计流量Q1%=14.79m3/s,本涵与线路中垂线斜交30度。出入口采用35cm厚M10浆砌片石,垂裙采用M10浆砌片石,路基双侧设M10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本涵基底部分下卧软粉质黏土和松软土上,采用旋喷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0.15MPa,设计平均桩径d=0.6m。旋喷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fcu≥2.5MPa,旋喷桩桩底须嵌入泥质粉砂岩全风化<13-W4>层≥2.0m,要求处理后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0.15MPa。
本涵基础长30m,宽7.6m,高2m,涵身高为4.0m,涵身净空为4.0〓3.5m,顶宽4.8m。
8)DK54+646.81 1-6.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按《二设桥参 (土一)(2009)3620》图设计,盖板采用N45式,入口无提高节;高边墙(HT=5.0m)刚性联合基础。本涵需拆除既有涵后新建,施工时既有线下采用D便梁架空线路施工,要求轨底至板顶填土高度不小于1.5m,线路两侧各2根φ1.5m钢筋砼桩基,每根桩长16m,共64m。
设计功能为立交,本涵与线路正交。出入口采用35cm厚M10浆砌片石,10cm厚碎石垫层,垂裙采用M10浆砌片石,路基双侧设M10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本涵基底臵于砾砂层上,要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0.15MPa。
本涵基础长40.8m,宽10.8m,高3m,涵身高为5.69m,涵身净空为6.0〓5.0m,顶宽6.9m。
3地区特征 3.1工程地质
1)地形、地貌及地质
区段DK48+320-DK51+370.56属风化剥蚀低丘地貌,线路基本与既有铁路平行,居民点密集,道路交叉,交通条件较好。区段内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冲积之软土、松软土、粉质黏土,坡残积之软土、粉质黏土、角砾土,地表有人工填筑土,下伏基岩为第三系古新-始新统上洋组泥质粉砂岩,志留系下统连滩第五段粉砂岩夹砂质泥岩。角砾土,松散~稍密,稍湿,砾石含量约58%,砾径0.5-0.7cm,主要成分为砂岩,磨圆度差,呈棱角状,分选性差,间隙由粘粒及少量细粉砂填充,主要分布于山坡地表,厚0~4m,属Ⅲ级硬土,C组填料;碎石土,碎石含量约55%,粒径2-15cm;泥质粉砂岩,粉砂泥质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差异风化明显,全风化带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及角砾状,属Ⅳ级软石,D组填料;弱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少量
5
广西沿海铁路钦州北至北海段扩能改造工程QB标 中铁二局钦北铁路工程指挥部二项目经理部
成短柱状,属Ⅳ级软石,D组填料;粉砂岩、泥岩、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具有明显的差异风化现象,日晒雨淋情况下风化强烈。全风化带呈土状、角砾状,遇水软化,属Ⅲ级硬土,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角砾状,属Ⅳ级软石;弱风化带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及块状,属Ⅳ级软石,砂岩属C组填料,泥岩属D组填料。 区段DK51+515.44-DK54+967.595属冲积平原地貌,地形平坦开阔,地表多开垦为水田、旱地及鱼塘。地表水流沟发育。段内乡村道路相通,交通较方便。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之软粉质黏土、松软土、粉质黏土,第四系中更新统北海组之软粉质黏土、松软土、粉质黏土、粉土及砂类土、细圆砾土,其下为上第三系湛江群之砂岩、泥岩、泥质砂岩,第三系古新-始新统上洋组砂岩、泥岩、泥质砂岩。人工填土,主要为粉质黏土、砂等。
3.2水文地质
段内地表水作水质分析,水质类型为:.Cl--Ca2+.Na+型水,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及﹝2007﹞140号),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及氯盐环境时,水中Cl--Ca2+.Na+型水,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酸性侵蚀,作用等级为H1或H2。
地表水:沿线所经地区无大的河流,主要为鱼塘水,水田水,沟渠水,受大气降雨补给,受季风影响明显,雨季时河流流量较大。
地下水: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分两种类型(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一般不发育。
3.3气象特征
沿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直接承受印度洋及太平洋水汽补充。其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偶尔有奇寒,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之分,每年4月到9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夏季易涝,春季易旱。
气温:年平均气温22℃,夏季最高气温37.9℃,冬季最低气温-1.8℃。 年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2227.3mm,最大日降雨量360mm,属多雨地区之一。 风速:年平均风速3.8m/s,最大风速36m/s。 湿度:工程位于丘陵地区,相对湿度较大。
雾日及日照:年平均日照1783小时,年白天有雾共20.2天。 3.2 交通运输情况
本线所经地区钦州至北海段交通发达,主干道有南宁~钦州~北海高速公路和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