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鹾海浮标-中国海盐历史梗概4-1
于所遭险难及僚友事迹皆纪以诗,题名《指南录》。所作《过零丁洋》、《正气歌》二诗尤为世代传诵。后人于石港场建文山祠及渡海亭祀其忠魂。其忠肝义胆曾薰染通州地区历代志士仁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与范仲淹一样,文天祥最富传奇的经历、人生最闪耀的光点,是在淮盐产区。
4-12. 11.陈 椿(元 代)
元代后期文学家、盐学家。顺帝元统年间(1333-1334年)任两浙盐区下砂场(今为上海市松江区)司丞(相当副场长,从八品)。曾阅淮南盐官陈晔撰著的《通州煮海录》,是为中国最早的海盐业专业志书,内容是概要介绍西亭、丰利、金沙、余庆、石堰5场的安置处所,以及削灰、刺溜、澳卤、试莲、煎盐、采薪等制盐工艺流程。椿览而悦之,恨其未详。下砂为浙盐旧场,始建于南宋高宗建炎年间,至椿任职时,已历200年。官暇走访场区耆旧,知有瞿氏、唐氏二族祖先,曾于宋代在本场担任监场、提干之类官职,而在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夏历丙子年,元军攻陷临安,南宋亡),以土著汉人担任本场的管勾官,协助担任正职的蒙古人管理盐务。其中因政绩和道德而享有名望的是守仁、守义兄弟俩。而守义尤为温克,雅有古人风度。守义洞悉煮海为盐历史源流、淮浙盐区风俗异同,以及制盐工艺演变过程,自撰文稿,聘请画家绘为长卷,取名《熬波图》,旨在使后人知晓煎盐工艺与盐民劳苦,而永垂青史。惜在中年辞世,未能竟其事而遂其志。文案画稿留传于子敬斋。敬斋出示给椿,椿称赞其稿既真实又详细,美中不足是对浙东盐区以竹盘代替铁盘煎盐的特色,以及近年来改变盐法、创立仓囤等新事,尚未囊括在内。敬斋说自家无力完成父辈遗志,委托陈椿在家父旧稿基础上,“略者详之,缺者补之”,而传后世。椿受托而作,终成完璧,又筹款刻印,流传于世。现存清乾隆四库全书本《熬波图》共47节,其中5节缺图。《熬波图》是迄今所知全世界唯一最完整的古代海盐煎煮工艺流程图,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和文献价值。
4-13. 12.张士诚(1321-1367年)
元代盐民起义领袖。至正年间淮南白驹场亭户。幼名九四。与弟士德、士信等人并以操舟贩盐为业。轻财好施,颇得群辈心。常卖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欠其值不酬,而弓手丘义窘辱士诚尤甚。时元政窳败,四方豪杰乘时纷起,天下大乱。至正十三年(1353年),士诚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18人杀丘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时称“十八条扁担起义”。入通、泰、楚3州各盐场,招少年起兵。盐丁方苦于重役,遂共推士诚为主。先后攻取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有众万余人。遂于次年据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祐”。十五年(1355年)攻占通州。次年遣弟士德领兵由通州渡江入常熟,取平江(今苏州市)。士诚自高邮迁都平江,陆续攻取江南及浙西诸地。二十三年(1363年),士诚称吴王。鼎盛时,所据地东起黄海,西达皖东,南抵绍兴,北逾徐州,方圆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又喜招延宾客,诸侨寓贫无籍者争趋之。然士诚为人,外迟重寡言,似有器量,内心实无远图。据平江后,身处富庶膏腴之地,渐趋奢纵,怠于政事。又复治军不严,将帅临阵不用命,丧师失地,概置不问。由此上下嬉娱,以至于亡。二十七年(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遣将攻破平江,士诚被俘。旧部劝降,瞑目不答;舁入舟,不复食;至金陵,竟自缢死,年47。城破日,妃刘氏率宫中嫔妃侍女300余人自焚殉难。士诚为王时,对淮南盐民实行轻徭薄赋,盐户颇得休养生息。故其殁后,通泰盐民长期以隐晦方式纪念他。南通周姓自称士诚之后。
4-14. 13.朱元璋(1328-1398年)
明太祖,明朝建立者,1368-1398年在位。元至正年间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幼名重八。少时在黄觉寺为僧。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部农民起义军,不久升
61
任左副元帅。龙凤二年(1356年)攻下集庆(今南京),称吴国公,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韬光养晦,积蓄军力。十年(1364年)称吴王。十三年(1367年)灭张士诚,转兵北上。公元1368年建都应天府(今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统治,逐步统一全国。在位重视发展两淮盐业产销,初起时即设官置吏,税盐佐军。灭张士诚占两淮后,又仿元制,设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于扬州;嗣又创设通州、泰州、淮安3个分司,分领30所盐场(俗称上十场、中十场、下十场),各场置盐课司大使、副使管理灶户,催督盐课。两淮盐务管理机构较元代更为健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七月,海潮泛涨,决捍海堰,淹死淮南吕四等场盐丁3万余人。太祖令从江南苏州一带迁徙大批民户到淮南盐区充实灶户人口,既削弱张士诚旧部势力,又为扩大淮盐生产规模提供劳动力,一举两得,史称“洪武赶散”。
4-15. 14.曹 顶(1514-557年)
明代盐民抗倭英雄。淮南余西场灶户。父为本场富户曹大宾家奴,顶即育于其家,大宾视同己出。生而发际有三顶,人皆呼为“顶儿”,遂以为名。及长,多膂力。常为盐贩驾舶往来江海间,受其募值,即以为业。淮南盐区滨江临海,自古为海防要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太仓。总督张经征兵于通州。顶应募,隶千户姜旦部下。与倭战于江中,顶先以长叉刺其操舟者堕水,尔后跃登其舟,沉其铁缆,纵火焚其舟。倭乱,江南兵乘势奋击,倭贼大败去。顶望由此著。明年,倭三千余人寇通州,围其城。贼锋甚锐,攻计百出。顶率水兵五百壁于城外,伺间叠出挠倭。相持两旬余,倭恶其逼,渐渐引去,城围始解。监司引见,慰劳赉赐有加。顶临战有大勇,略无畏怯,常以一身当敌数十百人,敢独居阵前,虽矢石交加,不为所动。其盾曾被敌击仆堕地,众皆失色;顶从容夹枪竖盾,随手拾石卵回击之,敌惧,不敢逼。伍中一人败北,为贼所窘,挥刃几及之。顶奋长枪刺杀一人,倭众悉前,顶又杀一人,乃挟其人还。顶常与其队约:“临战,慎勿后,恐为敌所乘。”然倭每至,势如风雨,诸军终莫能支。惟顶以等闲应之,勇自百倍,前后陷阵斩倭首数百级,身被数十创。以功当录为头领,辞不受,解甲还乡,切面为业。三十六年(1557年),倭复由掘港场突犯通州。顶与倭战于城北五十里,追奔至单家店。自辰至午酣战不解,斩敌8人。时大雨泥淖,所乘马蹶敌所掘阱堑中,遍体鳞伤,头创肠拖,犹战不已,遂及于难,年44。顶平居慷慨慕义,每以一死自许,卒如其志。又性谦厚,每战获首级多让侪辈,返而论功终无所较;所得赏赐辄以奉大宾家人,囊无余蓄。人以是贤之。州人倚顶为长城,闻其死,无不痛泣者。事闻于朝,诏立祠。即于狼山中路观音堂建“曹公祠”,塑提刀跨马像。州民尊之,称为“曹将军”,私谥“义勇”。殉难处建亭,谓之“曹公亭”。又集顶所斫倭尸瘗于曹公祠北,谓之“倭子坟”。至今民间私祭曹顶,香火不绝。
4-16. 15.龙遇奇(1566-1620年) 袁世振(?-?)
龙遇奇,明代理财家,字才卿,号紫海,别号钟华,江西宁冈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历任浙江金华知县,入为京官,受命巡察陕西边关,四十五年(1617年)巡盐两淮。其时明初以来实行的“开中”盐法,因为历朝政府只知笼取盐利,不计产销平衡,滥发盐引,致使盐商持引到场无盐可支。官盐壅塞,私盐盛行,盐引积滞,国课亏宕。为疏销积引,朝廷采用盐法道袁世振建议,废开中法,立“纲法”。其法为:将各商所领盐引分为10纲,编成纲册,每年以1纲行积引,9纲行新引;纲册上所载引数允许各商“永永百年,据为窝本”,每年照册上旧数派行新引,纲册上无名者不得加入盐业运营。从此官不收盐,由商人与煎户直接交易,收买、运销之权悉归于商人,并得世袭。“纲法”的纲领为民制、商收、商运、商销,盐史学者称为“商专卖制”,实质是间接的国家专卖制。纲法代替开中,是中国海盐产销管理的历史性变局。盐有专行,利有专属,课有专供,责有专归,故而通行
62
晚明到有清一代300余年。纲法解放了盐业生产力,淮盐畅行,促进了“淮商”集团形成,推动了工商业发展。但行盐成为盐商专利的世业,开启了专商引岸独擅盐利的弊端。袁世振,明代理财家,字抑之,号沧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历任江西临川知县,浙江金华府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奉特遣以按察使任盐法道,疏理两淮盐法,有《盐法十议》及《盐法纲册》16卷。
4-17. 16.吴嘉纪(1618-1684年)
明末清初著名盐民诗人。泰州安丰场人。字宾贤,号野人。祖名凤仪,字守来,泰州庠生,少师从泰州哲学家王艮,老年授学里中,生五子俱能学,幼子一辅为尤笃,嘉纪即一辅第五子。一生蛰居家乡,生活贫困,居处破屋,因号其居曰陋轩。以能诗鸣于时,著《陋轩诗集》,全面记录淮南盐区社会生活广阔图画。由于生活在社会底层,长期接近穷苦人民,自身深受剥削饥寒,故其诗不仅表现民族感情,而且反映阶级矛盾。其诗继承杜甫现实主义传统,工为严冷危苦之词,反映盐民、灾民等的疾苦和揭露清军暴行之作尤具特色。《七歌》、《绝句》、《李家娘》、《风潮行》、《海潮叹》等,风格苍劲,擅长白描,语言朴素。寡交游,与孙枝蔚、汪楫等相契。汪言之于两淮盐运使周亮工,周引见于诗坛领袖王士禛,由此得时人赏识。兴化陆廷伦序其集曰:“读《陋轩诗集》,则淮海之夫妇男女,辛苦蛰隘,疲于奔命,不遑启处之状,虽百世而下,瞭然在目。甚矣,吴子之以诗为史也!虽少陵赋《兵车》,次山咏《舂陵》,何以过?”
4-18. 17.清世宗(1678-1735年)
清代皇帝,即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1722-1735年在位。雍正元年(1723年),谕旨批评盐商奢靡陋习,敦促人民敦本尚实。二年(1724年)两淮盐区遭受巨潮,淹没29场,溺死灶户49000余口。颁特旨动支帑银3万两委员赈济,事后不必捐补;豁免当年全部灶课折价银4万两,事后不必带征。时盐政清明,口岸畅销,淮商获利丰厚。次年淮商自愿公捐银32万两以充公用,谕旨以30万两于扬州及近灶之地盖仓积谷,赐名“盐义仓”。由此两淮盐区灾歉有备,实为一大善政。六年(1728年)谕旨将各场盐课大使由明代以来未入流改为正八品,自此场官职权加重,有利于盐区各项事业发展。十一年(1733年)降诏修筑淮南盐区范公堤,屏蔽场灶,灶民利赖之。
4-19. 18.清高宗(1711-1799年)
清代皇帝,即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1735-1796年在位。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颇称盛世。注重治理全国盐政,扶持盐商,借帑融资,盐业颇称产销两旺,以致当年引目供不应求,提取下纲部分引目提前行运。乾隆元年(1736年),降诏允许沿海失业究民肩挑背负40斤以下食盐易米度日,有司不得禁捕。五年(1740年),悉心调解两淮盐政与湖广总督之间为淮盐运楚售价发生的争端,降旨:“湖广盐价一案,必须商、民两得其平,始可遵行无弊。”嗣经双方协商,卒得酌中定价,并确立定价程序,遂为定例。曾多次离京南巡,驻跸扬州,对淮商优宠有加,激发了淮商扩大营运积极性。淮商为邀恩宠,竞相大兴土木,促进了扬州经济和城市园林的繁荣。对盐民疾苦尚能体恤,曾几次降旨赈灾修堤、蠲免积欠灶课。但南巡期间默认盐政踵事增华,浪费无度;鼓励淮商报效巨额银两,加重了运销成本,酝蓄了嘉庆、道光之际淮盐价高销滞的危机。四十三年(1778年),兴栟茶场人徐述夔诗案文字狱,株连杀戮多人。五十九年(1794年),谕旨批评两淮盐政衙门奢侈恶习,严正指出:“是不但骄奢过分,亦且折福,以致不能承受恩眷,遇事往往昏愦错谬,得罪实由于此。”
4-20. 19.陶 澍(1779-1839年)
63
清代盐务改革家。湖南安化人。字子霖,号云汀。嘉庆进士。道光十年(1830年)授两江总督。时两淮盐法大坏,销滞引积,宕欠国课银6300万两。奉诏与户部尚书王鼎等会筹盐法。澍上厘革弊端章程15则,帝纳之,遂裁两淮盐政归两江总督办理,以一事权。总督兼管盐政自澍始。澍锐意改革,举俞德渊超授两淮盐运使,经办改法事宜。于淮南盐则改良“纲法”:裁浮费,减窝价,删繁文,慎出纳,劾劣员,浚运道。于淮北盐则废除纲法,改行“票法”。于是淮盐大畅。曾欲推广票法于淮南,因身体衰病未果。然天下自此皆知票盐之减价敌私为正本之策,不复为纲法所缚持。澍主持两淮盐政8年,卒年62岁。著作有《印心石屋诗文集》、《奏议》等。
4-21. 20.张 謇(1853-1926年)
清末民初实业家、教育家、盐务改革家、区域社会改良家。字季直,号啬庵。生于海门常乐镇。祖籍金沙场三姓街人。外祖栟茶场人。少苦读,博览群书,积学深厚。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殿试得状元,年42。立志以实业与教育二事救国,先后创办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数十家工厂、学校、盐垦公司和公益事业,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重要发祥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吕四场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淮南盐垦事业先河。时人有“范公筑堤,张公兴垦”之誉。熟谙盐政掌故,热心盐务改革。二十九年(1903年)春,东渡日本考察实业、教育,盐业为重点之一。六月,集资购买吕四场旧垣,创办股份制的同仁泰盐业公司,试行盐业生产工厂化管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改良制盐工艺。所产精制盐获1906年意大利米兰万国博览会最优等奖牌,是中国盐产品在世界最早获得的大奖。三十四年(1908年)创办大咸盐栈。经营盐业同时,研究当代盐法,倡导革除旧盐法专商引岸弊政。曾免费刊行浙人杜文澜著作《淮盐纪略》。自三十年(1904年)起先后撰著《变通通九场盐法议略》、《卫国恤民化枭弭盗均宜变盐法议》、《预备资政院建议通改各省盐法草案》等论文,系统提出以“就场征税、自由贸易”为核心的盐政改革主张,宣统二年(1910年)结集出版《张季子说盐》,风行海内外。时论谓“此为当时无与伦比之名著,或曰五百年难得之佳作。”民国元年(1912年)任两淮盐政总理,裁并淮南盐场。同年与浙省盐务活动家景学钤合作,写成《改革全国盐政计画书》,以张名义提交国会。外电评论:“中国自来只有盐务,并无盐政;此书出后,盐乃有政。”謇由此成为中国盐务改革派代表人物。格于淮商反对,其法不行。同年冬成立盐政讨论会,被举会长,出版《盐政杂志》,宣传盐政改革。明年,委徐静仁集资创办淮北济南场大阜公司,于推进淮南盐垦事业同时,发展淮北滩晒制盐。1915年因兴办实业、教育、农垦卓著成绩获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博览会”荣誉大奖状。生平多历坎坷而矢志不渝。1926年以所办大生集团负债累累被接管,潦倒而逝,享年73岁。胡适称其为“失败的英雄”。一生成就事业甚多,盐务仅一端。1950年代毛泽东纵谈中国近代人物,提出“轻工业不要忘记张謇”。今人吴良镛赞其经画下的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謇工诗善书能文,生平勤奋惜阴,著述繁富。民国中,子孝若辑为《张季子九录》。今人拾遗补缺,编成《张謇全集》。
二、海盐与城市
4-22. 1.盐区众多县城乡镇
海盐产销对于沿海城镇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孕育和催生作用。南朝阮升《南兖州记》记述侨治扬州的南兖州经济社会发展时有生动说明:?南兖州有盐亭百二十三所。县人以渔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吴王所以富国强兵,而抗汉室矣。? 是谓南兖州所属各县人民靠海吃海,近盐依盐。盐业成为超过其他产业的支柱产业。各项产业以盐为中心,围绕盐业,为盐业服务,通过盐业的产、
6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