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现代化体系政策手册学习辅导(笔试参考)
组织制定与观测自动化相适应的观测规范。该规范包括:观测方法、数据格式、质量控制、传输和处理以及仪器安装布设、系统维护、场地环境等要求。
组织制定与观测自动化相适应的的业务流程。该流程包括:观测值班工作流程、信息处理和质量控制流程、资料传输和分发流程等。
三、提升观测自动化水平
64. 为什么要提升观测自动化水平?
答:地面观测中人工与自动观测长期并行存在,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目前,各台站已普遍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仍并存,人工和自动观测设备并在,人工目测和部分人工器测项目没有实现自动化观测,观测员工作量减少不明显。例如,为了保证云、能见度观测记录和24小时连续的天气现象记录,国家基准(本)站和24小时航危报站必须保持6名以上的值班员才实现正常轮班。
人工观测要素时空分辨率低,难以满足预报服务对精细化观测资料的需求。地面气象观测项目中,气压、气温、湿度、风、降水、地温(0-320cm)、蒸发、辐射等8种观测项目已实现24小时连续自动观测,云、能、天观测项目采用人工目测,日照时数、雪深(压)、冻土、电线积冰、酸雨等项目实行人工器测,大部分台站每日进观测三次,逐时的连续加密观测难以实施,无法满足预报服务对精细化观测资料的需求。
45
65. 发展观测自动化这项工作的主要原则和思路是什么?
答:自动化专项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按照业务化运行的基本要求,按照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方式,在把握地面气象观测系统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基础上,明确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公共气象服务具体需求,通过强有力的组织管理,统筹研发、生产、业务、管理等资源,统一设计、整体推进、示范带动,逐步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
观测自动化的总体目标是最终实现国家地面观测站的观测自动化运行,取消地面气象观测“双轨制”运行,并建立与观测自动化相适应的观测规范、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和人才队伍。在2011年,建成试点台站,2012年上半年完成地面观测站自动化业务推广的各项准备工作。
66. 全面实现地面气象观测系统自动化观测过程中,需要开
展哪些工作?
答:地面气象观测系统自动化过程共需要完成自动化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研发、组织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建立健全业务管理制度三大方面共三十五项任务。具体是指:
观测设备和方法:研发出用于地面观测台站的地面综合观测系统(ISOS)和软件平台,形成用于省级、国家级观测业务流程的数据质量控制、产品制作方法和全自动化的业务软件。地面综合观测系统集成自动气象站和云、能见度、天气现象、固态降水等传感器。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在试点观测站取消“双轨制”
46
运行,取消报文传输,调减基准站人工观测时次,建立以双套自动站为主体的综合地面观测系统,实现观测站全自动化观测,具备无人值守运行能力。
业务管理制度和人才队伍:制定出与自动化运行业务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编写教材,建立业务人员的轮训制度,并完成相关站点观测员培训,建立试点观测员队伍。
四、增强观测能力
67. 围绕提升“四个能力”,观测系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的环节有哪些?
答:提升防灾减灾的能力:需要完善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在完善现有综合气象观测站网的基础上,增加监测科学性,提升对大中城市、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重要铁路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灾害监测━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系。
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需加强气候观测要素的设计和建设,切实提高观测精度和稳定性,努力满足气候变化研究、影响评估和适应措施研究的资料需求,为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水资源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
提升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需加强农业气象观测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动农业气象观测业务服务工作有序发展。
提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的能力:需要按照“大力
47
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强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的监测工作,提高气候资源的开发效益和利用水平。
68. 加快发展大气垂直观测能力的主要举措是什么?
答:首先,提升120个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站的观测精度、自动化水平和稳定运行能力。完成所有高空气象观测站59-701探空系统到L波段探空系统的换型,提升高空气象观测的自动化程度和观测精度,同时,从2010年开始,逐步对到达大修标准的L雷达分批开展大修,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开展北斗卫星导航、GPS探空系统研发和试验,推进以卫星导航技术为基础的新探空手段业务化,以期提高高空气象观测的观测精度和自动化程度;设计锡林浩特高空基准气候观测站(GRUAN)以及7个GCOS高空气象观测站并开展建设,提升高空气候观测能力。
第二、发展卫星大气垂直探测技术
在风云三号01批试验卫星上,已装载了红外分光计、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3台有效载荷,实现了大气温度、湿度垂直探测。未来在风云三号02批业务卫星上,除继续改进微波温度计和微波湿度计性能外,还将装载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风场测量雷达等有效载荷,不断提高大气温度、湿度和风的垂直探测能力。在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上,还将装载大气垂直探测仪,实现高频次的大气垂直探测。
第三,完善和扩展全球定位系统气象观测(GPS/MET)业务,增强大气水汽的垂直观测能力。建立和完善建站标准、
4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