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作文教学的兴趣与方法
浅谈作文教学的兴趣与方法
作文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
其语文分数的优劣。但有不少学生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文时,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要让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且乐于写
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
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
兴趣固然重要,老师应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因此,引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所谓引导,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即诱人又有营养。题材平淡,则巧妇也难成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引导学生的关键。在引导中,教师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悟出?新奇?的题材,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比较。要引导学生懂得生活与文章的
关系,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会有佳作问世。写作要以?感受?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感受,并要以感受为契机,展开想象。
强化目标,注重积累 。我们要注重研究积累与写作的关系。时下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点是传授写作技巧,教学生如何拟题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如何用排比句开头以文采引起阅卷老师的好感,诸如此类的做法。这种考场作文指导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代替扎扎实实的作文训练。作文教学必须注重积累,而且要把积累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指导积累,要求学生建立作文资料库,我们要有意识地布置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阅读报纸、翻看杂志,使学生及时感知社会生活,思考生活。
与此同时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自己可以。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人物情感。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使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学生的生活面相对比较窄,他们的积累途径主要是阅读,而阅读和作文是分不开的。南宋的史豪卿说过:?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耩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销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 这段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为了有针对性地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使学生把兴趣转移到阅读上来,让学生变不自觉阅读为自觉阅读、感兴趣阅读。 教师引领,定向积累 。学生的积累是广泛的,也是无序的;内容上则更杂乱。课堂实验,各显身手。
强化练习,点面结合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点?就是由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写作的文章;?面?就是配合教师要求而进行的有条件限制的学生作文。注重差异,分类指导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不可否认,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就作文而言,具体表现为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等间的个性差异。在保持教学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多肯定成功与进步之处,使学生看到希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扬长补短,主动进取。实践证明注重差异、分类指导是一种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重视学生的课外训练。 我们在教学中一般都会在注重课内作文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作文提出一些要求。因为课内作文虽然对于培
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要求作文的能力很有效,从应试这个角度讲,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道路,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始终是被动的,思想受到限制,思维受到限制,因而很难有佳作出现。况且高中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就注重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侧重于课外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将自己一时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较小,形式单一,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教室上课,与社会生活的接触较少,生活经验不足,写作文时就缺少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起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生活的主人,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有的甚至曾经让他们热泪盈眶或悲痛万分,只是没留意,更没有用文字记下自己的感受,也就谈不上积累素材了。因此,我常常启发他们关注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多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把所见所闻描述出来。生活,作文的源泉,功夫在文外。让学生明白,我们天天在生活,天天在作文,如能留心周围的事物,并善于关注发现,写作兴趣之?火?就会燃烧起来,作文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写了。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作文中要及时讲评,动脑动口。评优改错就是尽量发现学生进步之处,突出者予以表扬,尤其应注意要对中下生
的进步加以表扬鼓励,最后精选一篇写得最好的供全班同学欣赏学习。叶圣陶老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通过叶老的教导,我认为有必要把作文的批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比教师?精批细改?还认真,还仔细。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师改?的批语,同时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还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指导学生相互评改作文,并非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其意义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修改文章作业作文训的必要环节。使学生确立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