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习题: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试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用)习题: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4:25:06

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不是政治建设,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用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中对个体经济的态度由投机倒把罪到废除这一称呼,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1-1976-1981-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3.9% 4.0% 5.1% 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 公有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0% 7.1% 私有经济 材料三 1978年、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8.5%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1978年 1997年 77.6% 25.5% 22.4% 39.1% 17.9%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8分)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8分)

- 5 -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详细分析:(1)先根据材料一表格找到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从表中先解读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是私有制经济比例逐渐减少,公有制经济逐渐占主体,知道了这个变化,再看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原因及意义即可。(3)工业类型从时间及所占比重进行分析得出。变化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出变化后,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当时的史实回答原因。

答案:(1)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出现高峰。

原因: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3)工业类型:外资或中外合资。

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 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14.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从5月21日起,中央各主要报纸在头版推出“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栏目,而深圳就是改革开放造就的崭新城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

——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材料二 1992年,邓小平对深圳等地视察发表南方谈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在政策先行优势削弱的情况下,在全国各地开始的新一轮“招商引资”大赛中,深圳由于可以利用的土地有限、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有限,输给了后起的内地城市。大量技术含量偏低的“三来一补”加工型企业纷纷流出。正因此,在全国其他

地方大肆进行“招商引资”时,深圳却果断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

- 6 -

—— 摘编自《科技日报:从“杀出一条血路”

到“走出一条新路”》

材料三 深圳前海自贸区成立( 2015年5月)以来,借助深圳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优势与经验,大胆改革创新,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6年6月,自贸区累计注册企业超10万家,注册资本达4.9万亿元,其中金融类企业逾4万家,港资背景企业3 306家,2016年1季度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256.28亿元,同比增长64.22%。

—— 摘编自罗清、范醒《深圳前海自贸区创新探析》

请回答:

(1)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是哪一年开放的?经济特区的“特”是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改革开放对深圳的影响。(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地方政府打破经济发展困境的措施以及20世纪90年代深圳经济持续发展的其他有利因素。(10分)

(3)据材料三,指出深圳地区大发展得益于何种举措。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对我国改革开放所起到的作用。(6分)

详细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教材基础知识回答;第二小问从经济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回答;第三小问从人口变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经济发展思想转变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直接回答自贸区;第二小问从地位、经验等方面回答。

答案:(1)时间:1980年。

“特”: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

影响: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建立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 (2)措施:解放思想,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

有利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或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贸组织的成立等。

(3)举措:成立自贸区。

作用:深圳成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等等。

- 7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不是政治建设,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用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中对个体经济的态度由投机倒把罪到废除这一称呼,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1-1976-1981-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3.9% 4.0% 5.1% 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 公有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