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五年级上册数学奥数试题第3讲 行程 - 用比例解行程问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奥数试题第3讲 行程 - 用比例解行程问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8:46:09

第3讲

用比例解行程问题

1. 理解行程问题中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2. 用比例和份数思想解行程问题.

本讲是在秋季所学的火车过桥和流水行船的行程问题基础上,讲解运用比例性质解多次相遇追及行程问题.体会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

距离、速度、时间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距离?速度?时间.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这是我们在小学课堂中经常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发现:当时间相同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当速度相同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当路程相同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也就是说:设甲、乙两个人,所走的路程分别为S甲、S乙;速度分别为V甲、V乙;所用时间分别为T甲、T乙时,由于S甲?V甲?T甲,S乙?V乙?T乙,有如下关系:

用比例解多次相遇问题

⑴当时间相同即T甲?T乙时,有S甲:S乙?V甲:V乙; ⑵当速度相同即V甲?V乙时,S甲:S乙?T甲:T乙; ⑶当路程相同即S甲?S乙时,V甲:V乙?T乙:T甲.

【例 1】 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20

千米,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B地、乙到A地后立即返回.已知二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2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___千米.

2甲ADC1乙B

【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S甲:S乙?V甲:V乙?30:20?3:2,

设全程为5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2份,所以C是第一次相遇地点,第一次相

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2个AB,因此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了3个全程,一个全程甲走3份,3个全程甲共走3?3?9份,所以D是第二次相遇地点,由图看出DC是2份.但已知DC是20千米,所以AB的长度是20?2?(2?3)?50(千米).(也可以用乙进行计算)

[铺垫] 甲、乙两人在一条长10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3米/秒,乙的速度2米/秒.如果他们

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后,共相遇多少次?

[分析] (方法一)10分钟两人共跑了(3?2)?60?10?3000 米 3000?100?30个全程.我们知道两人同

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他们总是在奇数个全程时相遇(不包括追上)1,3,5,7,L,29共15次. (方法二)第一次两个人相遇需要100?(3?2)?20(秒),从第一次开始到第二次相遇要走两个全程需要:200?(3?2)?40(秒)所以一个相遇:(10?60?20)?40?1?15.5(次),即为15次.

[拓展] 老师可以把【例 1】的问题改为:已知两个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距离第三次相遇的地点20千米,

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 由此推出,第三次相遇甲乙共走:3?2?1?5(个全程),甲走了:3?5?15(份)在B点,第四次相

遇甲乙共走:4?2?1?7(个全程),甲走了:3?7?21(份)在D点,已知BD是20千米,所以AB的长度是20?4?(2?3)?25(千米).

【例 2】 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出发同向而行去往B地,甲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

20千米,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乙到B地后立即返回A地.已知二人第三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20千米(两人相遇指迎面相遇),那么,A、B两地相距___千米.

2乙甲AEFB1DC

【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S甲:S乙?V甲:V乙?30:20?3:2,

设全程为5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2份,第一次相遇,甲、乙一共行了两个全

程,一个全程甲走3份,2个全程甲共走了3?2?6(份)所以C是第一次相遇地点,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2个AB,因此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了4个全程,一个全程甲走3份,4个全程甲共走3?4?12份,所以D是第二次相遇地点,由图看出DC是2份.但已知DC是20千米,所以AB的长度是20?2?(2?3)?50(千米).(也可以用乙进行计算)

[拓展] 老师可以把【例 2】的问题改为:已知两个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距离第三次相遇的地点20千米,

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 由此推出,第三次相遇甲乙共走:3?2?6(个全程),甲走了:3?6?18(份)在第D点,第四次相

遇甲乙共走:4?2?8(个全程),甲走了:3?8?24(份)在F点,已知DF是20千米,所以AB的长度是20?(2?3)?100(千米).

[总结] 设一个全程中甲走的路程为M,乙走的路程为N

⑴甲乙二人从两端出发的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 ⑵ 同一出发点的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

相遇甲乙共走甲共走的乙共走的相遇甲乙共走甲共走乙共走 次数 的路程和 路程 路程 次数 的路程和 的路程 的路程 1 1 M N 1 2 M N 2 3 3M 3N 4 4M 4N 2 3 5 5M 5N 6 6M 6N 3 … … … … … … … … n (2n?1)M (2n?1)N 2n?1 2n 2nM 2nN n

【例 3】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A、B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行驶.甲车速度是

3,并且甲、乙两车第2008次相遇的地点和第2009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20千米7(注:当甲、乙两车同向时,乙车追上甲车不算作相遇),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乙车速度的

20082009甲ACD乙B

【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S甲:S乙?V甲:V乙?3:7,设全程为10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7份,通过总结的规律分析第2008次相遇时,甲

走:(2008?2?1)?3?12045(份),12045?10?1204L5,所以第2008次相遇地点是在从A地向右数5份的C点,第2009次相遇时甲走:(2009?2?1)?3?12051(份),12051?10?1205L1,所以第2009次相遇地点在从B点向左数1份的D点,由图看出CD间距离为4份,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20?4?10?300(千米).

[总结] 对于份数比较大找相遇地点时,用甲走的总份数除以全程份数,得到商和余数,当商为偶数时,

从甲的出发点向终点数余数的份数即为相遇地点,当商为奇数时,从终点向甲的起点数余数的份数即为相遇地点

[巩固] 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往返跑步.甲每分跑180米,乙每分跑240米.如果他

们的第100次相遇点与第101次相遇点的距离是160米,求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米?

101100甲AB乙

[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S甲:S乙?V甲:V乙??180:240?3:4,

设全程为7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4份,通过总结的规律分析第100次相遇时,

甲走:(100?2?1)?3?597(份),597?7?85L2,所以第100次相遇地点是在从B地向左数2

份的C点,第101次相遇时甲走:(101?2?1)?3?603(份),603?7?86L1,所以第101次相遇地点在从A点向右数1份的D点,由图看出CD间距离为4份,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60?4?7?280(米).

【例 4】 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

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六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分析】 画示意图如下.

13.52张2王甲乙

第二次相遇两人已共同走了甲、乙两村距离的3倍,因此张走了3.5?3?10.5(千米).

从图上可看出,第二次相遇处离乙村2千米.因此,甲、乙两村距离是10.5?2?8.5(千米). 第六次相遇时,两人已共同走了两村距离2?6?1?11倍的行程.其中张走了3.5?11?38.5(千米),

38.5?8.5?4L4.5,就知道第六次相遇处,离乙村4.5千米.

[巩固] 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

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分析] 第二次相遇两人总共走了3个全程,所以甲一个全程里走了4千米,三个全程里应该走4?3?12

千米, 通过画图,我们发现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回来那一段,就是距B地的3千米,所以全程是12?3?9千米,所以两次相遇点相距9?(3?4)?2千米.

【例 5】 A、B两地相距2400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在A、B间往返长跑.甲每分钟跑300

米,乙每分钟跑240米,在30分钟后停止运动.甲、乙两人在第几次相遇时距A地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米?

【分析】 (300?240)?30?2400?6.75(个),即甲乙共行了6.75个全程,共相遇了3次,甲乙两人的速度

比是300:240?5:4,设全程为9份,第一次相遇甲行5份,乙行4份,所以第一次相遇地点距A

5地是全程的,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共行了3个全程,甲行的距A地9?(3?5?9)?3份,所以第二

91次相遇地点距A地是全程的,第三次相遇时两人共行了5个全程,5?5?9?2L7甲行的距A

37地7份,所以第三次相遇地点距A地是全程的,所以第二次相遇距A地最近,最近距离是

912400??800(米)

3

【例 6】 A、B是一圈形道路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现有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沿相反方向绕

道匀速跑步(甲、乙两人的速度未必相同),假设当乙跑完100米时,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当甲差60米跑完一圈时,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那么当甲、乙两人第二十一次相遇时,甲跑完几圈又几米?

【分析】 甲、乙第一次相遇时共跑0.5圈,乙跑了100米;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跑1.5圈,则乙跑了

100?3?300米,此时甲差60米跑一圈,则可得0.5圈是300?60?240米,一圈是480米. 第一次相遇时甲跑了240?100?140米,以后每次相遇甲又跑了140?2?280米,所以第二十一次相遇时甲共跑了:140?280?(21?1)?5740(米),5740?480?11L460.即跑完11圈又460米.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3讲 用比例解行程问题 1. 理解行程问题中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2. 用比例和份数思想解行程问题. 本讲是在秋季所学的火车过桥和流水行船的行程问题基础上,讲解运用比例性质解多次相遇追及行程问题.体会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 距离、速度、时间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距离?速度?时间.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这是我们在小学课堂中经常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发现:当时间相同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当速度相同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当路程相同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也就是说:设甲、乙两个人,所走的路程分别为S甲、S乙;速度分别为V甲、V乙;所用时间分别为T甲、T乙时,由于S甲?V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