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XXXXXX特大桥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书
XXXX特大桥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用L50×50×5角钢焊成定位支撑架。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技术接长。
(4)冷却管按设计要求布设,施工应注意水管的连接接头必须牢固可靠,以避免砼浇注过程中漏浆,在水管布设完毕后须作通水实验,以检测其密闭性,确保其正常使用。同时按设计位置预埋墩身钢筋、塔吊预埋件等。
3.1.11 模板安装
由于考虑到承台第一次浇注2m,墩柱模板、挂篮模板共用,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模板尺寸4m×2.25m,小肋用槽钢[8间距40cm,大肋用双槽钢2[16,间距1.2m在钢围堰设计时每侧预留了1.0m空间以便安拆模板。用吊车安拆,设支撑于钢围堰内壁上进行固定。
3.1.12砼浇筑
(1)为确保大体积砼施工质量,提高砼的均匀性和抗裂能力,必须加强对砼各个环节的施工控制,要求现场人员必须从砼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到养护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监控。砼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2)承台砼浇筑采用120m3/h 砼拌和楼生产砼、罐车运输、泵送入模,为保证砼和易性,砼应具有良好的粘聚性,不离析、不泌水,现场的砼坍落度控制在18cm左右,初凝时间30h左右。
(3)砼浇筑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30~40c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浇筑过程中每浇过一层冷却水管,该层水管即通水冷却,以降低砼水化热。
(2)砼内部冷却水管布设
冷却水管采用Φ48mm×1mm钢管,上端超出承台顶面100cm。冷却水管使用前应进行压水试验,防止管道漏水、阻塞;在砼浇筑时即开始通水,连续通水10d左右,在此期间,如砼的降温速率超过2.0℃/d,立即停止通水,具体时间视测结果而定;管内水流速度不得低于0.6m/s,待冷却水管通水结束后,即采用M30水泥砂浆进行压浆封堵。
3.2
16号~18号承台基坑施工
基坑底的尺寸30.6m×20.6m,基坑底标高845m, 16#-18#承台原地面标高为853.2m~853.77m,设计承台底标高为846.879m~847.543m,基础垫层考虑0.2m,承台最大开挖深度7m左右。基坑底设置积水井。
3.2.1 承台基础开挖
承台基础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地点废弃。承台开挖采取两层开挖,第一层开挖深度3.5m,第二层挖掘剩余深度。每层基坑四周放坡开挖,第一、
第 18 页
XXXX特大桥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二层坡比各为1:1.25、1:1,两层之间设置1m宽的坠落平台。开挖前测出地面实测高程,计算出地面开挖宽度,用全站仪放出基坑开挖线。通过基坑底部沿坡脚设置0.5m×0.5m排水沟,四角设集水坑用水泵排水。
3.2.2 承台施工
承台在排水情况下进行干施工,承台砼浇筑为大体积砼施工。承台施工详见本节钢板桩围堰中承台施工工艺。
4、钢板桩变形观测、基坑开挖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指派专人做好钢板桩的巡视检查和变形观测,并做好记录,巡视检查项目包含: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围堰有无裂缝出现、侧壁有无渗漏等。
4.1钢板桩围堰变形观测
钢板桩围堰施工过程中应设置位移观测点,观测围堰内支撑及围囹变形。围堰施工完成后每层内支撑及围囹设置位移观测点,每层布置13个观测点。
采用全站仪观测水平位移,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垂直位移。
基坑开挖期间每一层围囹每天观测2次,时间为上午开工前,下午收工后。围堰内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开挖深度每2m对各层围囹及支撑观测一次。在对围堰内进行承台施工时,对每层围囹及内撑每天观测3次,时间为上、下午开工前,下午收工后。
4.2明挖基础坑壁位移观测
16#-18#承台采用明挖施法施工承台,承台最大开挖深度7m左右。开挖深度范围内地质依次为粉土、卵石土、泥岩或强风化砂岩,承台施工过程中坑壁可能出现垮塌。为了保证作业人员施工安全,需对坑壁进行位移监测。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设置位移观测点,每个承台基坑设置26个点。
基坑开挖期间,每开挖一层观测2次或每天观测2次,时间为上午开工前,下午收工后。承台施工过程中,每天观测3次,时间为上、下午开工前,下午收工后。采用全站仪观测水平位移,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垂直位移。 1.2.7工程特点与难点
(1) 本项目总工期为1095日历天,约36个月,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有4
个月为冬歇期,实际施工工期仅有24个月,工期非常紧张;工程量大,桥涵比例高,桥涵构造物及交叉工程数量大,路基零星工程较多。
(2) XXXX特大桥河中主墩连续刚构施工为控制性工程,设计有9排连续刚构主墩,悬
第 19 页
XXXX特大桥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浇梁段采用18对36支挂篮悬臂浇筑法进行全幅对称施工,故在进场后多开作业面平行施工,先期进行XXXX特大桥跨越黄河段的钢栈桥和水中桩基础、承台、方墩及连续刚构节段施工。
(3) 本合同段桥梁与路基相互交错,科村大桥、罗圈堡大桥设计为装配式预应力砼连
续箱梁,必须合理利用路基填方、挖方路段布置箱梁预制场,尽早进行梁板预制施工,仔细分析路基与桥梁、桥梁下部构造与梁板预制、连续刚构等各工程项目间的逻辑关系和施工顺序,使其之间既能相互交叉利用,又不互相制约影响。 1.3总体风险评估 1.3.1总体风险评估思路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以下简称《指南》)所作的明确规定,XXXX特大桥采用风险指标体系法进行总体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思路如下:
(1)成立专项评估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其中小组负责人由有5年以上工程管理经验的XXX同志担任,该同志曾经担任过XXXXXXXX;
(2)明确评估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和标准,了解同类工程的事故情况; (3)现场查勘评估对象的地理、水文、气象条件,收集工程建设有关资料。 (4)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依次对各评估指标进行风险赋值,并求和得出总体风险值。
(5)根据总体风险分级标准,确定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 1.3.2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按照《指南》推荐的桥梁施工总体风险评估方法,XXXX特大桥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总体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1.3.2-1表。
表1.3.2-1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第 20 页
XXXX特大桥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指标 分类标准 单孔跨径LK (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总长L) 建设规模(A1) 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 L<100米或LK<40米 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泥石流、釆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坍岸区等) 地质条件(A2) 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岩土,影响施工安全及进度 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 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雨雪、台风等) 气候环境条件(A3〉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 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山岭区:峡谷、山间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 地形地貌条件(A4〉 山岭区:一般区域 平原区 跨江、河、海湾:通航等级1级-3级 桥位特征(A5〉 跨江、河、海湾:通航等级4级-6级 跨江、河、海湾: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 陆地: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殊桥 施工工艺成熟度(A6〕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内首次应用 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 1-2 0-1 4-6 特殊性岩土主要包括:冻土、1-3 0-1 4-6 应结合施工工艺特征综合判2-3 0-1 4-6 0-3 0-1 4-6 2-3 0-1 3-6 2-3 应考虑施工企业工程经验。 跨线桥应综合考虑交叉线路的交通量状况。 应结合勘察资料,综合判定。 定。 膨胀性岩土、软土等。 LK≥150米或L≥1000米 标准分值 6-8 应结合各地工程建设经验及3-5 水平,综合判定,其中拱桥应按高限取值。 说明 0-1
第 21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