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设计实录点评
三年级国学经典《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背诵古诗,简介诗人
师简介: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师: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生注意听。
师: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点评:课前对作者昨这首诗有关资料的搜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自读诗句
师提出自读要求: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生按照老师要求,完成自读任务。
点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思考,即是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加深学习印象的机会。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范读,生注意听,要求听清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生分成小组互读,并由每组先出一个代表,上台朗读。 师生评议,朗读效果。
点评: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通过朗读加深对这首诗的印象和感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师简介: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请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生看着老师出示的春江晚景图,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画面内容,师只做引导, 3.师: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生1:桃花刚开,鸭子戏水。
生2:蒌蒿长势很旺。
生3: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师: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生1: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生2:那是作者的联想,
点评:抓住重点词语,抓住全诗的中心,更能让学生接受古诗的含义。 四、小结
1.师: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生2: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师:“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生1: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
生2:他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点评:通过对古诗情景的联想,感受,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在创作中的内心感受。让学生通过诗句中的重点词句感悟,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印象。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试着背一背吧。看谁最先背下来。 生仍刚才小组划分,相互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全部会背。 点评:读中悟,读中背,让学生学的更容易。 六、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师:老师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
师: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三年级国学经典
附件2:《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授课人:张贺峰 刘庙小学
利辛县国学经典教育优秀教学案例
推 荐 表
所属学校:程家集学区刘庙小学
案例名称:《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执笔人:张贺峰
申报日期:2015年12月9日
推荐单位:程家集学区刘庙小学
2015年12月9日
利辛县国学经典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学校名称 姓名 国学经典 教学年级 相关业务 获奖情况 案例内容(工作案 例不少于1500字;教学合计需附教学实录、点评) 学区中心学校(县直学校)推荐意见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程家集学区刘庙小学 张贺峰 性别 案例类型 男 联系电话 年龄 51 三年级 无 另附 13956777140 年 月 日 (盖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