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金匮要略诠解》1

《金匮要略诠解》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5:04:13

热无汗为表实,则不当恶寒,今反恶寒者,则太阳中风,重感于寒,为痉病也。以表实感寒,故名刚痉”。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诠解]

本条是论述柔痉的辩证。“柔痉”由太阳中风,风邪化热,热伤血脉,筋无所荣,故颈项强急,甚则反张。太阳中风,卫强营弱,正邪相争,表气不固,出现发热,汗出,头疼,而不恶寒,脉浮缓等证。刚、柔二痉的区别,“刚痉”为表实无汗。外感风寒引起痉病,一方面愘于太阳经脉;另一方面为平素阴血虚少,感邪之后容易化燥伤阴,阴血不濡,筋脉拘急则成痉。 [选注]

《注解伤寒论》:“太阳病,发热汗出为表虚,则当恶寒,其不恶寒者为阳明病。今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非阳明证,则是太阳中风,重感于湿,为柔痉也。表虚感湿,故曰柔痉。”

3、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诠解]

本条是论述痉病的预后。太阳病为表证,表证则发热。其脉浮,方为应病。今脉沉而细,是太阳证而见少阴之脉。此时,如见项背强直的证候则名曰痉。因正虚不能胜邪,故为难治。何哉?此证若发散在表之邪气,可损伤少阴精血;若补养精血之虚,又恐碍太阳之表,而恐有留邪之弊。 [选注]

《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太阳伤风寒,其脉浮,以邪浅在营卫也。痉病邪深伤筋,故脉沉紧弦,直上下行也;其不紧弦而沉细,则邪入深,而气血太虚,正不胜邪,邪何能出,故为难治。”

4、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诠解]

本条是论述误汗成痉。太阳病,属于表证,应发汗解表,而以微似汗出者为得法。若太阳病发汗太多,则必耗伤阴血,阴血先虚,不能濡养筋脉,则可发生项背强直的痉病。 [选注]

《医宗金鉴》:“太阳病当发汗,若发汗太过,腠理大开,表气不同,邪风乘虚而入,因成痉者,乃内虚所召入也,宜经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因表温经也。由此推之,凡病出汗过多新产,金疮破伤出血过多,而变化此证者,皆其类也。”

5、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诠解]

本条是论述误下成痉。因外感风邪,入里化热,热蒸汗出,津液已伤,又误下伤阴,营血更弱,不能濡养筋脉,则筋脉拘急,形成痉病。复发汗,更伤阴血阳气,阴阳两虚,则更不能温润,引起四肢筋脉拘挛强急而成痉。 [选注]

《医宗金鉴》:“因风邪为病,不应下而下之伤液,不应汗而汗之伤津,以致津液枯燥,筋失所养而病痉者,故曰: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此不可以外感痉病治之,当以专养津液为务也。”

6、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诠解]

本条是论述久患疮疡的病人气血已伤,而误汗成痉之理。患疮疡的病人,虽有表证,亦不可发汗解表。因为疮家津血亏损,此时虽有身体疼痛的表证,为伤寒挟虚,故不能发汗。如发汗解表,则重伤津液,筋脉失去津血的濡养,因而发生痉病。 [选注]

《医宗金鉴》:“疮家初起,毒热未成,法当汗散。已经溃后,血气被伤,虽有身痛表证,亦不可发汗,恐汗出血液愈竭,筋失所养,因而成痉,或邪风乘之,亦令痉也。”

7、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 ,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 [诠解]

本条论痉病的主证及汗后的脉证反映。痉病不离乎表,故身热恶寒。痉为风强病,而筋脉受之,故口噤、头项强、背反张而筋脉拘急。《内经》说:“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故头热、足寒、面目赤头动摇,反映了风阳上行而又掉支,此痉病之主证,不可不知也。此证若发其汗,汗沾衣被变化为湿,

又与外寒之气,相搏不解,则卫阳以汗出而益虚,寒邪得湿而转增,故恶寒为甚。:mad: [选注]

《金匮要略直解》:“身热头热,邪在太阳也;面赤目赤,邪在阳明也。颈属阳明,项属太阳,邪在二经,则颈项强急恶寒也。阳明之脉挟口,故卒口噤;太阳之脉循背上头,故头独摇,背反张也。此其人必汗下亡血之后,正气虚,而邪气但胜于上,其足则寒,此痉病之证具见也。”:confused:

8、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诠解]

本条继上文言痉脉本直,汗后则风解而湿仍存,故脉 不直而曲如蛇行之状。魏荔彤云:“风去不与湿相丽,则湿邪无所依著,必顺其下坠之性,而入腹作胀矣。风寒外解,而湿下行,所以为欲解也。如是诊之,其脉必浮而不沉,缓而不弦矣。乃其脉如故,而反加伏弦,知其人连太阴,里病转增,而表病不除,乃痉病诸证中之一变也。” [选注]

《医宗金鉴》:“发寒湿汗后,其脉不直紧,如蛇之曲缓,则为邪 ,不成痉病,为欲解也,若脉仍直紧而不缓,或不直紧反伏坚弦急者,为邪不退,成痉矣。”

9、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诠解]

本条是论述痉病的主脉。痉病是重感风寒湿邪,邪气外束,筋脉强急,气血

搜索更多关于: 《金匮要略诠解》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热无汗为表实,则不当恶寒,今反恶寒者,则太阳中风,重感于寒,为痉病也。以表实感寒,故名刚痉”。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诠解] 本条是论述柔痉的辩证。“柔痉”由太阳中风,风邪化热,热伤血脉,筋无所荣,故颈项强急,甚则反张。太阳中风,卫强营弱,正邪相争,表气不固,出现发热,汗出,头疼,而不恶寒,脉浮缓等证。刚、柔二痉的区别,“刚痉”为表实无汗。外感风寒引起痉病,一方面愘于太阳经脉;另一方面为平素阴血虚少,感邪之后容易化燥伤阴,阴血不濡,筋脉拘急则成痉。 [选注] 《注解伤寒论》:“太阳病,发热汗出为表虚,则当恶寒,其不恶寒者为阳明病。今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非阳明证,则是太阳中风,重感于湿,为柔痉也。表虚感湿,故曰柔痉。” 3、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诠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