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关第六章
第六章 公众心理分析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公众行为关系密切的若干社会心理现象,包括知觉、需要、态度、流行、流言、舆论、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等等,把握一般的公众心理和行为特征。
学习方法
以基本概念的识记为基础,结合案例的学习,了解和领会影响公众行为的基本心理现象,能在实践中真正把握公众心理和行为特征。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知觉与公众行为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由于知觉含有一定的意义,使知觉带有主观意识性,致使人们的知觉往往与现实的客观世界不完全一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知觉的选择性,二是知觉的偏见。 二、知觉的选择性
所谓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主动地)或不自觉地(被动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这种知觉的选择性,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对象的组合 (二)主观因素 1.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人对客观现实的需求(包括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的主观反映,而动机则是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激励着主体采取行动的
内隐性意向。 2.兴趣
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指热切地追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外现性意向。 3.性格
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气质
气质主要是受神经过程的特性决定的行为特征,它往往与性格交织在一起。 5.经验知识
这是指个体过去通过认知积累的、与当前知觉有关的经验知识。
在公关传播中知觉的选择性关系到公共传播的效果。作为公关人员,一方面应注意发挥公众主观因素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相关的客观因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公众选择性知觉的产生。 三、知觉的偏见
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常见的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因效应
即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 (二)近因效应
即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三)晕轮效应
即一种片面的知觉。 (四)定型作用
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以上几种常见的知觉现象是“心理定势”的具体表现。
心理定势是人的认知和思维的惯性、倾向性,即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认识事物、判断事物、思考问题,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
它既有积极的定向作用、推动作用、稳定作用,也有消极的妨碍作用、惰性作用、误导作用。研究公众的各种心理定势,是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依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