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3月适应性练习(零模)生物试卷(含解析)
系列研究。
(1)如图1所示,接种疫苗后,疫苗中的蛋白质成分作为抗原被吞噬细胞通过_______作用摄取形成吞噬小体。在R-G作用下,吞噬小体中的抗原被处理成抗原肽,呈递给_______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当细胞内的R-G过多时,吞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抗原被________,免疫应答受阻。
(2)研究者推测佐剂S通过影响体内物质G的合成,进而影响对疫苗的免疫应答。为验证该推测,研究者分别给四组小鼠注射表中所示的相应物质,一段时间后,测定四组小鼠抗体水平。 注射 第1组 成分 疫苗 佐剂S 物质G
+ - Ⅰ Ⅱ - + + Ⅲ - + + Ⅳ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注:“+”表示注射,“-”表示不注射
①请完善表格内容,表格中Ⅰ、Ⅱ、Ⅲ、Ⅳ依次应为____(填写“+”或“-”)。
②测定结果显示第3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说明佐剂S可_______体内物质G的合成。
(3)研究者将体外培养的吞噬细胞分组进行图2所示处理,各组细胞进一步用蓝色荧光标记细胞核,红色荧光标记细胞内的吞噬溶酶体,再加入绿色荧光标记的抗原,温育相同时间后,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各组细胞中的荧光分布如图2所示。
据图中实验结果判断,图2中①、②两处结果应分别为图3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选填图片下方字母)。
(4)研究发现,佐剂S处理能使抗原在吞噬细胞中停留的时间延长。综合上述研究,推测佐剂S通过__________,加强机体免疫应答。
【答案】 (1). 胞吞 (2). T (3). 完全降解 (4). -、+、+、+ (5). 抑制 (6). A (7). B (8). 抑制物质G的合成,减少R-G的生成,抑制抗原被吞噬溶酶体降解,使抗原在吞噬细胞中停留时间增加,有利于抗原的处理和呈递,促进T细胞的活化 【解析】
【分析】
实验目的:探究佐剂S通过影响体内物质G的合成,判断疫苗的免疫应答。自变量是为佐剂S、物质G、佐剂S+物质G,因变量为小鼠抗体水平。
【详解】(1)疫苗中的蛋白质进入吞噬细胞是通过胞吞作用,吞噬细胞摄取抗原蛋白质形成吞噬小体。在R-G作用下,吞噬小体中的抗原被处理成抗原肽,抗原肽移动到细胞膜的表面,被T细胞特异性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产生免疫应答。当细胞内的R-G过多时,吞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抗原被溶酶体的水解酶完全降解,特异性免疫受阻。
(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佐剂S通过影响体内物质G的合成,进而影响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自变量是为佐剂S、物质G、佐剂S+物质G,因变量为小鼠抗体水平。对照组为第1组,第2、3、4组又是相互对照。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表格中Ⅰ、Ⅱ、Ⅲ、Ⅳ依次应为-、+、+、+。若第3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说明佐剂S抑制体内物质G的合成,减少R-G的生成,阻碍吞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在R-G作用下,启动特异性免疫,产生免疫应答。
(3)根据题意和图示信息,用蓝色荧光标记细胞核,加佐剂S组蓝色荧光亮度增强,说明细胞核代谢旺盛,产生较多的物质G;加佐剂S和物质G组蓝色荧光亮度减弱,细胞核代谢减弱,产生较少的物质G,说明佐剂S抑制体内物质G的合成;敲除R蛋白基因组因R蛋白基因被敲除,不能合成R蛋白。红色荧光标记细胞内的吞噬溶酶体,吞噬溶酶体形成的越多,红色荧光亮度增强,当细胞内的R-G过少时,吞噬小体没有与溶酶体融合,不能形成吞噬溶酶体,红色荧光亮度减弱,加佐剂S和物质G组由于佐剂S抑制物质G产生,形成较少的R-G物质,形成较少的吞噬溶酶体,红色荧光亮度减弱,故①应为图3中的图A。敲除R蛋白基因组因R蛋白基因被敲除,不能合成R蛋白,不能形成R-G物质,不能形成吞噬溶酶体,几乎无红色荧光,故②应为图3中的图B。
(4)研究发现,佐剂S处理能使抗原在吞噬细胞中停留的时间延长。综合以上分析,推测佐剂S通过抑制物质G的合成,减少R-G的生成,抑制抗原被吞噬溶酶体降解,使抗原在吞噬细胞中停留时间增加,有利于抗原的处理和呈递,促进T细胞的活化,加强机体免疫应答。
【点睛】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探究佐剂S通过影响体内物质G的合成,进而影响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和获取题目信息的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7.杂交水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国科研人员对杂交稻的无融合生殖(不发生雌、雄配子的细胞核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无性繁殖过程)进行了研究。
(1)水稻的杂交种在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但由于杂种后代会发生_______,无法保持其杂种优势,因此需要每年制种用于生产。
(2)有两个基因控制水稻无融合生殖过程: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含基因P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P的
影响。人们曾用图1所示杂交方案,获得无融合生殖的个体。
①若Ⅱ自交,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若Ⅲ自交,所结种子的胚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 ②理论上,Ⅳ作为母本能使子代__________。
(3)由于上述无融合生殖技术还存在不足,我国科研人员尝试利用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杂种水稻的4个相关基因,实现了杂种的无融合生殖(如图2所示)。
①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中使用的Cas核酸酶可以实现对DNA分子的定点切割,该酶切断的化学键是________。 a.氢键 b.肽键 c.磷酸二酯键 d.高能磷酸键 ②请在上边的框内绘制未敲除基因的杂种水稻自交繁殖所产生子代的染色体组成。_____
③据图分析,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的4个基因在实现无融合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
(4)无融合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可以使杂种通过无性繁殖得以保持杂种优势,但也会导致________多样性降低,应对杂草入侵或病毒侵害的能力降低,因而也藏有生态隐患。
(5)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当审慎地使用基因编辑技术。”请你谈谈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影响。_____
【答案】 (1). 性状分离 (2). aP或ap (3). 3 (4). 保持母本基因型 (5). c (6).
(7). 使减数分裂变成有丝分裂(或“不出现基因重组、配子染色
体数目加倍”);受精后,父本来源的染色体消失 (8). 基因(或“遗传”) (9). 有利方面:疾病治疗、作物改良、酶的结构改造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潜在风险:技术上存在隐患,例如脱靶(误切割)带来的新的未知基因突变;使原有基因组改变,导致基因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改变。 【解析】 【分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