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3月适应性练习(零模)生物试卷(含解析)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利于其旺盛的代谢活动 B. 蓝藻细胞含有叶绿体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
C. 浆细胞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利于其分泌抗体 D. 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利于其维持一定的形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体积与表面积之比)越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越弱。
2.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4.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衣藻、小球藻等原生生物也有叶绿体。液泡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真菌中的酵母菌细胞、某些动物细胞、某些原生生物细胞中也有液泡。
【详解】心肌细胞的代谢能力较强,其中具有较多的线粒体与功能相适应,A正确;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B错误;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因此浆细胞富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细胞壁有机械支持作用,伸缩性很小,所以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的形态由细胞壁决定,原生质体由于液泡吸水而产生的膨压,从而使细胞维持一定的形态,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科研人员探究了补充蓝光对油桃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叶绿素a (mg/g) 实验组 对照组 2.6 2.3 (mg/g) 0.9 0.7 (mg/g) 3.5 3.0 叶绿素b 叶绿素总量(a+b)
A. 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 B. 蓝光处理使叶绿素a、b的量均增加 C. 蓝光使叶绿素a/b的比值增加 D. 蓝光对叶绿素b合成的作用更显著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绿叶中的光合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它,A正确;从表中看出,实验组比对照组叶绿素a、叶绿素b的量均增加,B正确;对照组叶绿素a/b的比值是2.3/0.7≈3.29,实验组叶绿素a/b的比值是2.6/0.9≈2.89,蓝光使叶绿素a/b的比值下降,C错误;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叶绿素a、叶绿素b的增长率,叶绿素a的增长率是(2.6-2.3)/2.3×100%≈13.04%,叶绿素b的增长率是(0.9-0.7)/0.7×100%≈28.57%,可以看出蓝光对叶绿素b合成的作用更显著,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结合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探究影响叶绿素a、叶绿素b的光质因素,学会定量分析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3.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不会发生的是( ) ..A. 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利用减慢 B. 呼吸中枢活动加强,呼吸急促 C.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
D.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利用加快,A符合题意;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急剧增加,B不符合题意;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肾上腺素增加后会刺激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心跳与呼吸频率加快,C不符合题意;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湿地生态系统在净化水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图表示北京某地区建造的人工湿地(基质层由土壤和各种填料组成),有机物含量高的生活污水通过该湿地可被净化输出。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污水进入湿地经理化作用和分解者的作用得到净化 B. 组成该湿地群落的类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C. 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 D. 污水进入量过大会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态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人工湿地输入的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向水体中通入空气可以提高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效率,生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人工生态系统建立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后,经过物理沉降、化学反应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A正确;该湿地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属于群落,B正确;由于有城市污水流入,补充该湿地群落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和能量,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并不是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C错误;污水进入量过大,超
过了湖泊净化能力,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减弱,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态性,D正确。故选C。 5.为增加玉米抗旱性,研究者构建含有某微生物抗旱基因E的重组质粒,采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中,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后,经进一步鉴定,筛选出抗旱的转基因玉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取该微生物m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PCR可获得大量目的基因 B. 将重组质粒置于经CaCl2处理的农杆菌悬液中,可获得转化的农杆菌 C. 用农杆菌转化法将E基因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需要严格无菌操作
D. 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可在个体水平检测转基因玉米的抗旱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详解】提取组织mRNA进行逆转录后得到的cDNA可以作为PCR的模板,PCR技术体外扩增获得大量目的基因,A正确;用CaCl2处理农杆菌,使其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的感受态,有利于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B正确;用农杆菌转化法将E基因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保证无菌环境,C正确;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到玉米细胞中具有E蛋白基因,但E蛋白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因此培育出的玉米不一定具有抗旱能力,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我国科学家发现,疫苗与佐剂S一起使用,可使机体的免疫应答更强烈、持久。为揭示其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