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三维4课时6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三维4课时6页)
第3课时
10、分析、讨论第6、7段。
11、讨论文本中还没有理解的语句和内容。 12、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0.1)默读6,7两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如何阐述的这两种阅读方式的?参考: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了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学。另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
10.2)2、作者在阐述这两种阅读方式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参考:①比喻论证:作者把书的世界比喻成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和国家,全世界,乐园,海岸等美好的事物。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同时这种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②对比论证:作者把“缺少天赋的多数人”和“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作了对比,突出后者永远被新魅力吸引,永远放射着异彩,在他们面前展现的是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10.3)文章最后一句话中,斑斓锦缎指什么?真正的读者指什么?统一起来的人们的容颜指什么?参考:“真正的读者”指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人们;“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指人们实现了自我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后所体现人类共同的精神,如:爱,对生命的悲悯和敬重。
5 / 6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三维4课时6页)
“斑斓锦缎”指各民族语言汇聚成的“世界文学”。 11)
12)总结:1板书文章结构 2 归纳“思辨性”语言的基本特征。 作业:1)摘抄文章第1、2、7段中含义深刻且具有思辨性特征的语段。(积累作文材料)
2)从“仁、智、信、义、勇”中选择三个对象,以此为主题词,模仿本文第1段中的第二句话,写三段语句。 (4.表达应用的能力 难度系数☆☆☆★)
知识点1:高一语文学案·期末统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读写常识 知识点2:考试手册·分析与综合
第4课时
作业讲评: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以文中的语言材料和学生的优秀习作为例讲评学生作业。
6 /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