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年中考物理山东淄博试卷(含解析)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故需将右下接线柱接入电路;
(2)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出现断路故障;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据此判断断路的位置;
(3)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4)题目中告诉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要注意分析电压表的量程及电源电压. 【解答】解:(1)因为电源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量程选择0~3V的量程;
使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与定值电阻R的右接线柱相连,电压表的3V接线柱与R的右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2)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为0,说明电路某处发生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说明R断路; (3)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移动滑片P来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4)额定电功率是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实际的功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必须达到它的额定电压,测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必须能达到3.8V,因此电源必须增加一节干电池,此时电源电压成了1.5V×3=4.5V,电压表的量程也应选择0~15V. 故答案为:(2)R断路;(3)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阻两端电压不变;(4)增加一节干电池;电压表换接0~15V的量程. 【点评】(1)连接实物电路图时,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电压表根据电源电压选量程,电流表根据电路中最大电流选量程;
(2)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理解额定功率的物理意义,会测量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2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选用以下能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形状相同的木块和铁块、表面平整的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等.小明做的部分实验如表所示(实验时,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序实验方法 图示 号 1 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 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2 把铁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铁块,使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 木块在下,铁块在上叠放在一起后放到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小明发现,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不相同,即F1≠F2≠F3,且F1<F3.
(1)比较1、3两次实验,由F1<F3得出的结论是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
(2)比较1、2两次实验,根据F1≠F2,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小明得出这个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
(3)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把摩擦力的大小转换为 拉力大小 .为了保证转换的正确性,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 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
(4)小明想:木块表面粗糙还是铁块表面粗糙?请你利用现有器材增加一次实验,解决小明的问题.写出实验方法和结论:方法 将铁块叠放在木块之上,重复步骤3的实验,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比较F3和F4的大小 ;结论 若F3>F4,则说明木块的表面粗糙,若F3<F4,则说明铁块的表面粗糙. .
【分析】本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
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观察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观察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据此结合实验过程做出解答. 【解答】解:(1)比较1、3两次实验可以看出,接触面相同,压力不同,最终拉力F1<F3,可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比较1、2两次实验可以看出,两次的压力不同,接触面也不同,因此根据F1≠F2,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这一结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他没有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3)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把摩擦力的大小转换为拉力大小.为了保证转换的正确性,实验中应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4)在步骤3的基础上,可将铁块叠放在木块之上,重复步骤3的实验,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比较F3和F4的大小;
若F3>F4,则说明木块的表面粗糙,若F3<F4,则说明铁块的表面粗糙. 故答案为:(1)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没有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3)拉力大小;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4)将铁块叠放在木块之上,重复步骤3的实验,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比较F3和F4的大小.
若F3>F4,则说明木块的表面粗糙,若F3<F4,则说明铁块的表面粗糙.
【点评】本实验中,要熟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5分)
2
24.在水平台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100cm的圆筒形容器,容器内水深20cm,将一个长方体用细线拴好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从水面开始逐渐浸入直至浸没到水面下某处停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长方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g=10N/kg,容器厚度、细线重均不计,容器内的水未溢出).求: (1)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长方体浸没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分析】(1)由图象知,当h=0时,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圆柱体的重力;当h≥10cm时,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此时浮力不变,圆柱体完全浸没,知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F=G﹣F示求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出了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F浮=ρ水gV排得排开水的体积;利用V=Sh求容器内水的体积,可得长方体浸没时,水和物体的总体积,进而求出容器内水的深度,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解答】解:
(1)由图象知,当h=0时,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圆柱体的重力,所以G=9N;
浮
当h≥10cm时,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此时浮力不变,圆柱体完全浸没,此时F示=5N; 所以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示=9N﹣5N=4N;
(2)由F浮=ρ水gV排得排开水的体积:
V排=
2
=
3
﹣3
=4×10m,
3
﹣43
容器内水的体积:
V水=100cm×20cm=2000cm=2×10m, 长方体浸没时,水和物体的总体积:
V=V水+V排=2×10m+4×10m=2.4×10m, 容器内水的深度:
﹣3
3﹣43﹣33
h===0.24m,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33
p=ρgh=1×10kg/m×10N/kg×0.24m=2400Pa. 答:(1)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4N;
(2)长方体浸没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2400Pa.
【点评】本题考查了浮力和液体压强的计算,能从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难点在于求出物体浸没水中后水的深度..
25.如图所示,小灯泡L标有“2.5V 1.5W”的字样,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R2为定值电阻. (1)开关S、S1、S2都闭合时,R2消耗的电功率为3W,求R2的阻值;
(2)闭合S,断开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求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分析】(1)开关S、S1、S2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P=
表
示出R2消耗的电功率即可求出R2的阻值;
(2)闭合S,断开S1、S2时,R1与L串联,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P=UI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解答】解:(1)开关S、S1、S2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P=
可得,R2的阻值:
R2=
==12Ω;
(2)闭合S,断开S1、S2时,R1与L串联,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灯泡正常发光, 所以,R1两端的电压:
U1=U﹣UL=6V﹣2.5V=3.5V, 由P=UI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I===0.6A,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R1=
=≈6Ω.
答:(1)R2的阻值为12Ω;
(2)闭合S,断开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6Ω.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