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1-7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1-7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1:48:05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蜂蜜绿茶版权所有 欢迎同学间分享 禁止商业用途

3. 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反对把文学作为宣传封建思想的工具,提倡建立民主主义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

第一阶段的《新青年》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总体来说,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但它猛烈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觉醒,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了思想舆论准备,开辟了道路。

第二阶段: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标志着《新青年》开始由民主主义刊物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新青年》的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长起来。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向中国民众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陈独秀编发“劳动节纪念”专号,这个专号的出版,是《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重要起点,是其向社会主义刊物明显转化的标志,为其后期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

1920年,中共上海发起组将《新青年》改组为自己的机关刊物。从此《新青年》进入无产阶级报刊时期,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中的新闻界(五四运动中的报刊) 一、《每周评论》的创办 《每周评论》:

五四运动中一份重要的政治性周报。1918年在北京创刊,1919年被北洋军阀查禁。它的发起者和编辑是陈独秀和李大钊。《每周评论》的出版正处于五四运动从酝酿、爆发到高潮的时期,其宣传直接反映了这一时期政治局势的发展变化。以1919年“五四运动”和“六三运动”为界线,《每周评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五四运动”爆发之前,《每周评论》以“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报纸的宗旨,其宣传在政治态度方面不明确甚至自相矛盾,全力支持《新青年》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斗争;②从“五四运动”到“六三运动”这一段时期中,《每周评论》的内容完全集中到“五四运动”上来,它第一次把这场爱国运动称为“五四运动”,并且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精神;③“六三运动”以后,胡适获得了《每周评论》的主编权,从而改变了报纸的方向,取消了反映政治斗争的报道和评论,竭力宣传实用主义,公开反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挑起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使后期的《每周评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报纸。

二、学生报刊的大量涌现

五四运动前后,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的影响下,各地的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学生报刊。 《湘江评论》:

1919年创刊于长沙,毛泽东任主编,系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该报共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蜂蜜绿茶版权所有 欢迎同学间分享 禁止商业用途

出版5期,第5期还未发行即遭军阀政府没收。《湘江评论》在形式和内容上模仿《每周评论》,全用白话文。以评论为主,大部分文章出自主编毛泽东之手。《湘江评论》以宣传新思潮为宗旨,热情赞颂了俄国十月革命,认为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发生的,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湘江评论》还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宣传鼓动。《湘江评论》上发表的最重要的政论是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文章根据辛亥革命失败和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民众大联合”的正确主张。李大钊评价《湘江评论》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1919年创刊于天津,周恩来主编。它除在天津发行外,还远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在全国民众中享有很高声誉。周恩来为该报撰写了许多重要评论。他在办报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报纸的作用,对报纸的作用及如何办好报纸提出了一些可贵的见解。《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与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南北呼应,并肩作战,成为五四时期宣传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第三节 新型报刊的出现(五四运动后的报刊) 一、《新青年》的改组和《共产党》月刊的创办 (一)见“《新青年》第三阶段” (二)《共产党》月刊:

1920年,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是半公开的大型理论刊物,李达主编。《共产党》月刊主要介绍了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特别是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的学说;宣传了共产党的基本知识,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主张;发表了一些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探讨中国问题的文章,并开展了对反动思潮的批判。

改组后的《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继“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后,又积极参与了反对伪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二、工人报刊的出现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于是,《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通俗的小型工人刊物出现,这是我国第一批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报刊。

三、无产阶级报刊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综上所述,无产阶级报刊产生于五四运动后期。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各地党的早期组织纷纷建立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其诞生符合历史的必然。

虽然当时马列主义关于报刊工作的基本理论尚未传入中国,新型报刊的编辑者尚未自觉地遵循某种原则来办报,中国共产党尚未建立,党的报纸工作传统的建立还有待长期努力,但是,这些新型报刊至少可以作为中国共产党党报的直接前身和萌芽。随着历史的演进,完全新型的党报将登上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舞台。

第四节 报刊业务的改革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97问答) 一、副刊的重大革新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报纸副刊突破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知识、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蜂蜜绿茶版权所有 欢迎同学间分享 禁止商业用途

新思想的园地。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是所谓的“四大副刊”:

北京《晨报》副刊:是新文化运动中最先革新的副刊。李大钊为该副刊指导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并刊载过许多介绍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副刊改为单张的《晨报副镌》后,孙伏园主编,连续发表了鲁迅的《阿Q正传》和其他作家的大量文艺作品,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副刊之一,在思想文化界有广泛影响。

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邵力子主编,是宣传马列主义最鲜明的一个。 北京《京报》副刊:孙伏园主编,鲁迅经常为其撰稿,在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以宣传新思潮著名。

“四大副刊”大力宣扬民主、科学,宣传社会主义,是传播新思想的园地,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重要阵地。

二、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广泛应用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文学革命旗帜,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引起了我国报刊文体的空前变革。《新青年》从第四卷第五号起,全部文字改成白话文。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先后采用白话文出版。一些全用文言文的旧式大报,也开始采用白话文或半文半白的文字写作。

新式标点符号也在《新青年》等报刊的提倡下逐步推广开来。

三、国际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开展

一战以后,世界革命运动高涨,人们非常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各大报馆开始重视向国外派遣特派员或聘请留学生担任特约通讯员。

1. 1919年《大公报》总编辑胡政之采访巴黎和会,是采访该会议的唯一中国记者。

2. 1920年,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向欧美5国派出7名特派记者。其中瞿秋白等人被派往俄国,是我国采访苏维埃俄国实际情况的第一批记者。从1921年到1922年近两年时间里,瞿秋白采写了数十篇新闻、通讯,还写了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向中国民众报道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巨大影响。

3. 周恩来旅欧期间,作为天津《益世报》的特约记者,发表的旅欧通信,在国内也有很大影响。

四、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活动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18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也是我国新闻教育的发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是由北大一些学生酝酿,《京报》社长邵飘萍积极倡议,北大校长蔡元培出面发起组织的。该会以“研究新闻原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导师由徐宝璜、邵飘萍担任。①1919年,徐宝璜的讲稿以《新闻学》书名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②邵飘萍的讲稿经整理以《实际应用新闻学》书名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③研究会还出版了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刊物《新闻周刊》。1920年,研究会停止活动。它在提倡新闻学研究、培养新闻人才方面,起了重要的开拓作用。许多会员成为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蜂蜜绿茶版权所有 欢迎同学间分享 禁止商业用途

“五四”以后各地创办的宣传新文化报刊的骨干,有的还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

徐宝璜:(95名词04名词)

民初著名新闻学家和教育家。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后,担任导师,主讲新闻理论。1919年,他的讲稿以《新闻学》书名出版发行,是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当时新闻界称他为“新闻学教育第一位大师”。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共产党的早期报刊 一、《向导》等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的创办 《向导》周报:

1922年在上海创刊,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编辑,陈独秀撰写了大量文章。它一创刊,就集中宣传了“二大”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纲领,宣传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主张。《向导》用大量的事实和理论分析,集中进行了打倒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宣传,与反动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极大提高了中国民众的觉悟,有力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但在北伐战争期间,《向导》发表了陈独秀等右倾机会主义者的一些有严重错误的文章,对北伐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农民运动,态度也非常冷漠,给革命斗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继《向导》之后,中共中央又创办了《前锋》和《新青年》,它们都是党中央的机关刊物,三者共同担负党的宣传任务。

二、《先驱》、《中国青年》等青年团机关报刊的创办 《先驱》半月刊:

1922年创办于北京,邓中夏、刘静仁负责编辑。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第一份机关报。

《中国青年》:

1923年创刊于上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刊物。恽代英、萧楚女担任主编。《中国青年》一出版就积极投入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斗争中,还与反动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它还经常组织讨论青年的学习生活、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种问题,引导青年走革命的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恽代英:

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青年运动活动家、杰出的宣传家和报刊政论家。报刊宣传是他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时期,他为《新青年》等刊物撰写了大量文章,宣传民主科学思想。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创办《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刊物。他是《中国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他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和富于革命激情,批驳论敌时尖锐泼辣毫不留情,而对待青年却言辞恳切满怀热情。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被捕,次年被杀害。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1-7章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蜂蜜绿茶版权所有 欢迎同学间分享 禁止商业用途 3. 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反对把文学作为宣传封建思想的工具,提倡建立民主主义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 第一阶段的《新青年》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总体来说,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但它猛烈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觉醒,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了思想舆论准备,开辟了道路。 第二阶段: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标志着《新青年》开始由民主主义刊物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新青年》的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长起来。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向中国民众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陈独秀编发“劳动节纪念”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