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跨文化交流考试

跨文化交流考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0:10:57

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

因此,我认为,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尊重彼此,尊重对方文化,互相了解,求同存异,在不断沟通理解中实现良好的跨文化交流。 12 ,交流中,如何处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的问题?

一,相互理解。为了能有效的进行交流,避免无谓的价值冲突,在交流前,双方应当至少了解对方主要的和关键的价值观。

二,相互适应。应该在多元价值观的基础上,在坚持自己的价值观的同时,尊重对方的价值标准。

三,在求异中存同。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找到共同点,哪怕是很小的共同点,能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打下基础,为缓和或化解矛盾,冲突。 13 ,《人权宣言》等相关国际法文献中规定的人们应共同的价值观念有哪些? A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均各平等;人具有理性良知,诚应和睦相处,情同手足。

B 人均享有《宣言》中所赋予的一切权利,不分种族、肤色、语言、宗教、政见或其他看法;国籍、身份、地位、出生或他种性质。 C 人人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D 人人享有思想良心宗教自由。 E 人人享有主张及发表自由之权。

F 人人对社会负有义务,因为只有在社会中他的个性和自由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G 人们在行使权利时,只受法律的限制,而法律限制的唯一目的是保障对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与尊重;且满足社会共同权利、秩序及福利的普遍需要。

H 人类权利的行使,不得违反联合国规定的基本准则、章程。

14比当前中国与英美国家在道德规范上的异同,两者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会形成误解和冲突吗?

中西传统道德上的差异:

中国的道德源于儒家思想,西方的道德源于宗教;中国的道德缺乏明确性,没有明确的对仁的界定,西方的道德有《旧约》的“摩西十戒”;中国的道德以“人伦”为本位: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谊友信,“百善孝为先”,西方的道德以个人为本位。 15,定型观念对跨文化交流有什么影响?如何对待定型观念? 影响:定型观念阻止跨文化交流的进行,影响跨文化交流的质量,构成歧视行为。 如何对待定型观念?

回答:从定型观念的成因、特点、其积极意义、消极意义和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特点来回答。

为了应对周围的世界,人类需要归类,人们对人的群体进行归纳时,定型观念产生了。它成为我们试图了解世界的捷径

定型观念的积极意义:是认识其他文化的开始和基础;定型观念是人们在相互沟通过程中不能避免的原始材料。定型观念的消极意义:我们想看到我们期望看到的东西; 过高估计我们和他们的差别;过低估计了“他们”中间不同人之间的差别。

在跨文化交流中它更容易使我们犯的以下错误:跨文化交流中由于对对方信息知道的少,更容易出现定型观念;中国人有整体思维的偏好,更容易形成定型观念,更容易形成定型观念;我们课上所讲的内容,比如中美文化在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可能正在使你形成定型观念。

要消除定型观念是徒劳的。与其消除定型观念,不如承认它的片面性。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定性观念,都是片面的有误导性的印象。在交流中心要有定型观点在作祟的意识。

16,文化在归因中有哪些影响? 1. 文化背景影响归因参照标准 社会归因理论认为,来自高情境文化的人们比来自低情境文化的人们,更趋向于从环境的角度进行归因。

在高情境文化中,社会行为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有环境给予暗示,群体成员通过共享这种前提而进行交流。因此如果出现反常行为,人们一般人为一定是由于某些未知外因在发挥作用。

2. 跨文化交流中更容易犯归因偏差

(1)“认知偏差” 指观察者常把行为者的原因归结为内因,行为者常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外因,是由于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同 (2)最终的归因偏差(Ultimate Attribution Error)把外群体成员作出的积极行为归与环境,对其作出的消极行为归于内因(性情)。把内群体成员作出的积极行为归于内因(性情),对其作出的消极行为归于环境。 (3)中国人倾向整体思维,更注意外因的作用。在一项有关基本归因偏差问题的研究中,Morris, Peng, Nisbett等人发现与西方人不同(强调行动者,忽略其所处的背景),东方人在解释事件原因的时候往往用外因而不是内因。 17,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可以用哪些符号传递信息? 语言符号,包括语音,语意,词汇,句法,语法,语用等

非语言符号,包括人体语,时间语,空间语,颜色语,艺术语,图画语,环境语及其他。

18,举例说明你对“萨皮尔-沃尔夫假说”正确与否的看法。

19,分析语言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有哪些?以汉、英两种语言为例,说明各层次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有哪些特点? 20,身体语与语言语的区别是什么? 基本区别:

(1)身体语同时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而语言语一般只具有社会性,喜怒哀乐与人类的神经系统相关,具有生理性特征。

(2)身体语的真实性大于语言语,如“喜形于色”即反映了该特点,除了演员使用演技,一般人难以掩盖自己的情绪。

(3)身体语的共享性大于语言语, 如心理学上公认的五种基本情绪:喜悦、愤怒、忧伤、害怕、厌恶,为全世界人们所共享。

(4)身体语与语言语的表现力不同,身体语偏情感表达,语言语偏哲学表达。 (5)身体语的传播有多种渠道。 (6)身体语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7)身体语的社会性不规范,很难有社会制度的制约。

21,非言语符号有哪些类型?中美或中日在非言语符号之间有哪些差异?

非言语符号包括:身体语、时间语、空间语、环境语、颜色语、艺术语、图话语。 22,为什么说通畅的跨文化交流是由交流者双方条件决定的?

23,通畅的跨文化交流,除了受文化因素外,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还会受到历史、政治、经济、个人的交流能力特别是利益因素的影响。 24,跨文化交流对个人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是什么? 短期影响:文化休克

长期影响:被涵化,影响个人的文化特征。

当一个人大量接触异文化之后,其变化不可避免。

这个变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同一段时间内,不同的人的变化不同。 最终,一个涵化者就不断重复着压力-调整-前进的模式,或退一步进两步的模式,不断涵化于异文化。由于个人对异文化的态度及社会的影响,最终将形成同化型,排斥型,边缘型,整合型的稳定态度。 25,如何培养自己的跨文化能力?

首先什么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中,“恰如其分”(appropriateness)“有效”(effectiveness)是人们判断交流者是否具备交流能力的基本尺度。恰如其分是指交流行为符合交流情境和彼此相互关系的标准或期望;“有效”是指交流者一方交流活动中,达到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满足了交流者的需要。 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可细分为三部分:跨文化的理解力——认知能力;跨文化的敏觉力——控制情感能力;跨文化的有效力——行为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和应对交流情境的行为能力。它们彼此影响。

通过自学、受培训、实践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我们课堂上更多的是教授给同学们的认知能力,而控制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是难以教授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的实践。

26,文化休克受哪些因素影响?

一,人际交流 ,二,与所在文化的社会交流,三,与本文化的社会交流 ,四,当地文化的社会环境,五,个人素质。

27,冷战结束后世界文化交流形势有哪些特点? 关于目前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形势 1、文化在成为一种主导产业

2、美英文化势力独霸全球快速扩张 3、文化交流与国际政治的关系更加密切 4、对文化弱国的影响增大

5、世界文化多元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6、世界文化环境的污染

7、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发展变化 8、《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诞生 28,《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 确认的重要原则 1)承认了文化活动、产品与服务具有传递文化特征、价值观和意义的特殊性,

它们不同于其它产品。 2)各国拥有在其领土上维持、采取和实施他们认为合适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政策和措施的主权。 3)确认该公约与任何已存在协定之间的不相隶属性及其互为补充性。鼓励各方在处理本公约与其他条约的关系时,做出更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安排。 4)加强国际合作与团结,特别是要提高发展中国家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能力。

该公约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如果说《人权宪章》的制定和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签署,昭示了人类社社会构成的基本准则对人类普遍接受,使人权最终成为一种公认的普世性价值,《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的签署,意味着关于文化间关系准则的新的理解,并成为普世性的价值。意味着从地理大发现以来持续了5个多世纪的西方文化中心论在国际社会中从国际法上丧失了合法性。

文化、传播(communication)、信息

传播的模式:5W模式、香农模式、施拉姆模式。 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综合思维、分析思维

罗基切分类法 霍夫斯特德分类法 遵守价值的三种层次  风俗习惯 道德规范 法律规范 宗教规范 定型观念 凯利三维归因 归因偏差 所指和能指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单向时间习惯 多向时间习惯 约哈里窗口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所指是指客观存在,能指是指人的主观创造能力。编码是人通过主观能力(能指)对所指的约定过程,约定过程的结果被称为符号。

关于归因偏差 (1)“认知偏差”

指观察者常把行为者的原因归结为内因,行为者常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外因,是由于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同

(2)最终的归因偏差(Ultimate Attribution Error)

把外群体成员做出的积极行为归与环境,对其做出的消极行为归于内因(性情)。把内群体成员做出的积极行为归于内因(性情),对其做出的消极行为归于环境。

关于《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 面对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对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新挑战,教科文组织1998年发表了《世界文化报告》通报了全球的文化情况,并决心以制定准则的行动来加以应对,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及《行动计划》。

2005年10月2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上,148个成员国赞同、2票反对(美国和以色列)、4票弃权,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国

际公约》。

《宣言》的主要内容

《宣言》的正文部分通过了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其原则分为4部分:特性、多样性和多元化,文化多样性与人权,文化多样性与创作,文化多样性与国际团结。每部分各有3项条款,共12条,简明扼要,《宣言》总计3000字左右。 1)进一步明确界定了文化的定义。

2)对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和文化多元化(cultural pluralism)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文化多元化是与文化多样性这一客观现实相应的一套政策。 3)进一步强调把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

4)把捍卫文化多样性作为与尊重人的尊严密不可分的一种人们应尽的义务。 5)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务不同一般的商品。这是《宣言》中最引人注目的最关键的新原则。第3部分文化多样性与创作的第8条中,明确规定“面对目前为创作和革新开辟了广阔前景的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应当特别注意创作意愿的多样性,公正地考虑作者和艺术家的权利,以及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务的特殊性,因为它们体现的是特性、价值观和观念,不应被视为一般的商品或消费品。” 6)《宣言》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能保证文化多样性,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首要作用。在第4部分“文化多样性与国际团结”中,明确表明“目前世界上文化物品的流通和交换存在着失衡的现象”,申明“单靠市场的作用是作不到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这一可持续发展之保证的。为此,必须重申政府的政策在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合作具有首要作用。”这是对市场经济不能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首次表述。

搜索更多关于: 跨文化交流考试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 因此,我认为,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尊重彼此,尊重对方文化,互相了解,求同存异,在不断沟通理解中实现良好的跨文化交流。 12 ,交流中,如何处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的问题? 一,相互理解。为了能有效的进行交流,避免无谓的价值冲突,在交流前,双方应当至少了解对方主要的和关键的价值观。 二,相互适应。应该在多元价值观的基础上,在坚持自己的价值观的同时,尊重对方的价值标准。 三,在求异中存同。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找到共同点,哪怕是很小的共同点,能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打下基础,为缓和或化解矛盾,冲突。 13 ,《人权宣言》等相关国际法文献中规定的人们应共同的价值观念有哪些? A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均各平等;人具有理性良知,诚应和睦相处,情同手足。 B 人均享有《宣言》中所赋予的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