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转基因技术的哲学反思
转基因食品的生态环境风险是指在研究和发展转基因食品的过程中,它可能给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潜在的危害。⑧许多专家认为生态风险是转基因食品最主要的风险之一。以“基因逃逸”或“基因漂流”所造成的“基因污染”为例。“基因漂流”可能因自然循环造成或人为追逐利益而造成,抑或因管理不善而造成。“转基因漂流”使正常的非目标植物发生基因改变,这个过程难以控制,产生的后果难以预料。据报道由于从美国进口的转基因玉米的包装上没有标识转基因字样,墨西哥瓦哈卡山区的农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它们种到了地里,从而导致了该地区野生玉米受到转基因玉米的污染。“基因污染”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极强的危险性,它是不需要外力,凭自己就可以迅速增殖扩散的污染,而人类至今对其的防治水平还不高,还未找到有效的治理办法。复旦大学的教授卢宝荣认为,一旦人工转基因逃逸到非目标基因品种中自己增殖扩散开来,不仅会破坏非转基因种的纯度,而且还有可能造成野生濒危种群的灭绝。从人工基因的特点来讲,它是被人修饰过的,具有自然界不存在的性状,表达能力比普通的基因强。“基因污染”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是极大的。在发展转基因作物和食品时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风险评估。
(二)转基因动物对人类的消极影响
转基因动物也有可能和转基因植物一样上人们的餐桌,这就使人面临着一个比基因食品安全更为严重的问题,即动物病毒的跨物种传染问题。由于转基因食品是将特定基因或病毒转移到目标生物当中,动物身上的病毒或细菌就有可能以转基因食品当中的基因的跨物种转基因为桥梁,致使人在食用转基因食品以后引起跨物种的病毒细菌感染。英国遗传学博士也认为病原菌的跨物种传播是可以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和基因重组来实现的。而抵御动物病毒感染的内在免疫系统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尚未得到发展,一旦转基因食品的跨物种感染发生,动物病毒进入人体内所产生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动物病菌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给人类带来一场巨大的灾难。转基因动物也存在“基因漂流”问题,对生物多样性也具有很强的破坏性;转基因动物的诞生打破了生物之间的传统竞争,也会影响生态平衡等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
四、转基因技术走出困境的出路
(一)坚持预防原则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整体性的、长期性的、直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因此,自转基因技术研发以来人们对它的争论就没有休止过,并随着其发展而越演越激烈。人们对这个利弊共存的尖端技术展开的争论主要围绕于伦理,政治和决策方面来展开的。转基因技术对人类健康有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加上人们对健康问题有越来越重视,使人们对该技术的争论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休过。又正是由于转基因技术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所以以预防原则为指导成为人类合理利用转基因技术的前提条件。预防原则是国家制定环境保护政策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制定有关转基因技术的政策的指导原则。预防原则核心理念是:国家应通过制定全面的具有前瞻性的计划,努力避免环境破环的发生。⑨预防原则要求我们在利用转基因技术时,
5
如果对其产生的后果还不清楚或无法确定,而且被专家论证具有高风险时,应该终止行动,以免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预防原则主要是要求遵循积极预防和举证责任转移原则。因此,对转基因技术要以小心谨慎的态度来对待,对转基因技术本生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和销售要严格管理。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我们要坚持政治经济文化同自然社会共同发展;坚持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坚持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转基因技术时不仅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影响,还可能带来消极影响。所以我们在利用转基因技术时就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动摇,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奋斗。就转基因技术而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就是指它的发展必须要有利于政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坚持政治经济文化同自然社会共同发展
实践的观点告诉我们正确的实践是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的。科学理论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实践结果又反过来丰富和发展科学理论。这就要求人们在研发和利用转基因技术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对转基因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上实现坚持政治经济文化同自然社会共同发展。
2.坚持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矛盾的观点告诉我们要辨证的一分位二的看问题。转基因技术正反两反面的效应恰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内容,证明了矛盾是无处不在的,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的。因此,我们也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转基因技术。从之前的矛盾分析可以看出,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有利有弊,既能帮助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生存问题,又可能因其自身存在的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对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产生威胁。我们必须全面的看问题,既要看到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不能忽视在运用它时给人类和自然发出的挑战。在利用和发展转基因技术时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使转基因技术的缺点向好的方向发展,变害为利推进转基因技术向前发展。坚持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使转基因技术为人类创造更为富足、文明、健康的生活,克服各方面的矛盾,为实现人类美好生活做出应有的做贡献。
3.坚持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告诉我们一切客观存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马克思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在利用转基因技术时,必须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为科学发展观所指导。转基因技术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才能成为人类的福星。马克思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还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转基因技术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清醒的知道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变化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在对待转基因技术
6
时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转基因技术的研发与实施不能仅仅以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出发点,而且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地推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能把转基因技术仅仅当作人类追求物质财富的工具,而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合理利用转基因技术去解决人类当前面临的一系列生存与发展问题,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国际合作、共建和谐社会
1.积极展开跨国行动,加强国际交流,发挥国际组织的能力,实现国际合作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进一步加深,许多问题都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才能得以解决。对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预防和控制同样也需要开展跨国性的合作才能做好。因为转基因技术产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长期性和跨国性等特点,所以建立的维护转基因技术安全的系统必须是全方位的。必须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转基因技术不确定影响的预防和控制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维护转基因技术安全的综合系统以防止外来生物入侵,这一项伟大工程需要集中人类共同的力量才能完成。具体到各国就是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风险分析的方法,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提高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和行政能力,使对转基因技术负面影响的防空能力更上一层台阶,进而减少环境污染。国际组织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转基因技术的监管。同时国际组织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探寻监管转基因技术的可行性,在全球范围内能推广开来的新模式,帮助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建立系统完善的安全系统。
2.加强对人的宣传教育工作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意识的行为主体。人的思想行为具有可塑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因此,在发展和应用转基因技术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公众转基因技术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对转基因技术认识,强化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有使公众充分认识了转基因技术,全面了解利用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才能提高群众在利用转基因时的警觉性,达到保护自然保护自己的目的;二是使公众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共同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全面协调战略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合理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客观世界使人与自然能和谐发展。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四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在利用转基因技术时既要考虑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要辩证的看待转基因技术,使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健康的发展。
结语
自转基因技术为人类所认识和利用以来,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7
就,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根据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不同影响,人们对这项集高利益和高风险于一身的高科技的态度又是不尽相同的。如何从哲学上找到理论上的出口,在方法上找到解决的方案,在行动上指导人们的实践是需要进行长期探索的。
注释:
①②
黄其荣.许梓荣.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其管理现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10): 97-103.
沈晓宇.转基因之争[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③
杨振全.刘巧泉.焦新安.利用转基因植物表达要用蛋白[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3):22-25.
张淑清.读写困难-基因作祟[N].参考消息,2004-1. ⑤
贾世荣.未来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风险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4):484-489.
④⑥⑦
毛志新.冯巍.转基因的食品风险及其社会控制[J].中国技术论坛,2007.04.第4期.
樊龙江.周雪平.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论与事实[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05. ⑧
毛志新.冯巍.转基因的食品风险及其社会控制[J].中国技术论坛,2007.04.第4期.
⑨
杨通进.预防原则:制定转基因技术政策的伦理原则[N].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第8卷
1期.
参考文献:
[1]沈孝宇.转基因之争[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Z].人民教育出版社.
[4]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李春秋.新编伦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8
谢辞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头看这四年的学习生活,我掌握了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离不开鲁东大学政法学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谆谆教诲。正是他们的细心栽培才使我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借此机会我要对各位辛勤劳作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再就是这篇论文的撰写得益于我的指导教师于海飞老师的悉心指导,于老师从选题的确定、论文框架的制定、开题报告准备及论文初稿与定稿中都花费了大量心血,耗费了不少时间,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细心教导我。在此我要对于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其他老师和同学,没有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我的论文就很难顺利完成。再次对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真心的感谢!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