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2018版 03血液
A 血凝块纤维蛋白收缩 C 白细胞变形运动 答案:A
B 红细胞叠连而压缩 D 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
考点:血小板的收缩特性
层次:记忆
解析:当血凝块中的血小板发生收缩时,可使血块回缩。
40. (2017)生理止血过程中促进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A 血管内皮受损,PGI2生成减少
B 血小板释放ADP和TXA2 D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C 血管内皮受损,内皮下胶原暴露 答案:B
层次:理解
考点:血小板聚集
解析:生理性致聚剂主要有ADP、胶原、血栓烷A2(TXA2)等。血小板聚集反应的形式可因致聚剂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胶原引起血小板单相的不可逆聚集与内源性ADP的释放和TXA2的形成有关。
41. (2017)阿司匹林通过减少TXA2合成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环节是: A 抑制PLA2
B 抑制COX D 抑制PGI2合成酶
C 抑制TXA2合成酶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血小板聚集
解析:血小板释放的TXA2具有强烈的聚集血小板和缩血管作用。TXA2是花生四烯酸在COX催化下经一系列反应生成的。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中的COX,减少TXA2合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X型题
42. (1990)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A 缺乏纤维蛋白原 C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答案:ABC
B 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D 含有大量的清蛋白
考点:血浆的制备;血清的制备
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血浆是指血液抗凝后经离心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后,凝血块回缩挤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清与血浆相比较,因为血液发生了凝固,会消耗掉某些凝血因子(包括纤维蛋白原),因此血清中缺乏相应的凝血因子(包括纤维蛋白原);另一方面,血液凝固过程中,血小板会释放某些物质,因此血清中又会增加某些血小板释放的物质。除此之外,血清与血浆的成分(包括白蛋白/清蛋白)是相同的。
二、生理功能
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功能受损会导致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参与生理性止血:功能受损会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A型题:
43. (1991)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 A 血小板不易聚集成团
B 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的量不足
C 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D 血凝块回缩障碍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血小板维持的生理功能
解析:血小板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功能,如果血小板减少,则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自发性出血(皮肤出现出血斑点)。
44. (1998)引起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出血的机制中,下列哪项最不可能: A 血小板破坏过多
B 血小板生成减少 E 血小板功能异常
考点:血小板生理功能;凝血因子
C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 血小板第3因子异常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破坏过多或生成减少)或者功能异常导致的血管内皮完整性被破坏,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的自发性出血。血小板第3因子(血小板磷脂)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其异常主要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X型题
45. (1997)下列哪些不支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 A 出血时间延长 答案:BD
B 凝血时间延长
层次:应用
C 血小板减少 D 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考点:血小板生理功能
解析: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自发性出血,所以临床检查可见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出血时间延长(生理性止血功能障碍)。
46. (2008)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有: A 黏附于内皮下成分
B 释放ADP和TXA2,引起血小板聚集
C 释放TXA2促进血管收缩 答案:ABCD
D 释放PF3促进凝血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血小板生理特性;生理性止血
解析: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释放、吸附、收缩五方面生理特性,参与生理性止血的三个环节,通过释放某些物质(血栓素A2/TXA2)促进血管收缩、通过粘附和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通过释放和吸附凝血物质促进血液凝固。
知识点6:生理性止血
一、概念: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 二、过程: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 A型题
47. (1992)关于生理性止血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 包括局部血管收缩、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块的出现 B 血小板与止血栓形成和凝血块出现有关 C 局部血管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D 出血时间比凝血时间短
E 血小板减少时,止血和凝血时间均延长 答案:E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生理性止血;血小板生理功能
解析:生理性止血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环节,血小板在三个环节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因此,当血小板的数量减少或功能降低时,出血时间(不是凝血时间)延长。 C型题
A 牢固的止血栓
B 松软的止血栓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48. (1998)血小板聚集可形成: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生理性止血过程
解析:生理性止血过程中形成的血小板血栓是松软的止血栓,达到初步止血。 49. (1998)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生理性止血过程
解析: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血液凝固,生成纤维蛋白加固止血栓,达到永久性止血。 X型题
50. (1999)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止血过程包括: A 受损小血管收缩
B 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 D 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
考点:生理性止血过程
C 受损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 答案:ABC
层次:记忆
解析:生理性止血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环节。
知识点7:血液凝固
一、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 二、凝血因子
种类:14种(12种由罗马数字编号+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 合成
合成部位:多数在肝脏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Ⅱ、 Ⅶ、 Ⅸ、 Ⅹ A型题
51. (1990)下述哪种因子不存在于血浆中: A Ⅴ因子 答案:B
B Ⅲ因子
C Ⅹ因子
D Ⅻ因子
E Ⅶ因子
层次:记忆 考点:凝血因子
解析:除Ⅲ因子(组织因子)存在于血管外,其它凝血因子都存在于血浆中。 52. (2001)肝功能不良时,下列哪种蛋白质的合成受影响较小: A 清蛋白
B 凝血酶原 E 纤维蛋白原
C 凝血因子Ⅴ、Ⅷ、Ⅸ等
D 免疫球蛋白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血浆成分;凝血因子的合成
解析:血浆中的蛋白质根据分子量大小分为三类白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其中,大多数血浆蛋白(包括部分凝血因子,例如Ⅴ、Ⅷ、Ⅸ等)都是由肝脏合成的。因此,肝功能不良时,上述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但是,免疫球蛋白(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因此受肝脏功能的影响较小。 53. (2006)下列凝血因子中最不稳定的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